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通識一講

發布日期:
作者: 倪振金。
點閱率:781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什麼?」大哉問也!

自民國七十年推動大學通識教育以來,這個問題每散見於各界,就如同我當年在金門技術學院講授「歷史通論」時,首堂就有學生問:「老師,我們是上通史或斷代史?」我笑答:「歷史通論不同於通史或斷代史,這兩者之異就如同看待萬里長城這一史事,以通史或斷代史來看,它只是一項歷史建築;但本課程卻在於深入長城背後,『思想』當時的人為何會有這個思想?易言之,即在探討歷史上每一事件(event)、每一遺跡,其背後時人的思想目的(human purpose)。如此我們就能理解秦始皇為何要建造它;而康熙帝卻為何不修長城!」我不知這是否是專業與通識的區別,但應該有些啟示吧!

為了進一步闡釋通識教育,且先回頭談知識的本源,或許較能釐清概念。一般而言,知識有三大元素:首先是了解自然環境,營造與它恰當關係的自然科學;其次是明白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塑造與它至當關係的社會科學;最後是體悟我們如何與自己相處的關係,亦即內在抱負(aspiration)與理念的人文科學。這三大元素大致上已包含了一切學習領域;但問題來了,這三大元素會給人帶來錯誤的訊息,以為教育只是在熟悉某些資訊,卻忘了這些是「缺乏活力的知識」 (inert knowledge),更忘了教育不只是這些,更重要的是良性的溝通力、是非的判斷力、價值的抉擇力、心靈及視野(attribute)的陶冶,尤其是深層的思想力!而通識教育正是讓這些「缺乏活力的知識」活起來,動起來的知識!

易言之,通識教育就是真、善、美的教育:從「真理愈辯愈明」的專業,深思到「那只是自由主義形式上的原則!」這是真的教育;從「男女授受不親」的專業,權變到「嫂溺,援之以手!」這是善的教育;從「春風又到江南岸」的專業,提昇到「春風又綠江南岸!」這是美的教育;更可以說,通識教育就是我國傳統「君子儒」的教育,一種潔身立品、經世濟民、嘆生命,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教育!所以,通識教育不是另一種專業;也不是用來調劑專業課程的「營養學分」或「娛樂學分」;更不能僵化如牟宗三所說的:「通識不是叫一個人自然科懂一點,人文科也懂一點,美術音樂都懂一點」的教育。

且以美國為例,從早年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以培育傳教士為己任,到2007年哈佛大學要求每一位新生,必須修習包括道德推理在內的八大領域通識課程,這些課程的目標,哈大表示是為了「提升學生公民參與的程度,有效因應社會變化,深切瞭解一言一行背後的道德意義。」這目標與傳達上帝的精神實是殊途同歸,應可視為西方對通識教育的一般看法!

「為何要有通識教育?」尤其是看在一些專業學者眼中!

這問題就好像在問:求生是人的本能;但為何有人卻從容為理想而慷慨就義?又為何「竊鉤者誅」的循吏,不能見及「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法意?還有為何堅持「無罪推定原則」的法匠,無法洞見「財產來源不明罪」才是法的公義?所謂「死於法猶有憐之者,死於理者其誰憐之?」以仁義自許的清官怎會殺人?這就是戴東沈痛道出此話的哲理;指的就是那些「偏執」於專業的法匠、迂儒對社會的災害!所以梅貽琦在《大學一解》即強調:大學教育應「通識為本,專識為末!」文中更直指,如果不幸讓沒有通識基礎的專家治國,其結果不是新民而是擾民!

證諸於今日諸多只會「學答」不知「學問」者,其實儘是余英時所說的販賣知識以謀生的「知識的從業員」而已;頂多也僅是位器識侷限、墨守訓詁的「小人儒」,如瞻前顧後的馬總統!但更可怕的是以專業亟盡偽詭辯飾,攬權恣肆之能事,如玩弄國家名器,貪贓枉法的前總統,竟還能恬不知恥,舞鰍鱔而號狐狸,以「烈士」自居到處狂囂,而眾多義和團式的教徒之愚昧為倀,乃至無恥詭辯同流合汙之齷舉為「情義相挺」,真不知置「大義滅親」之義於何地!豈僅令人有人間公義蕩然無存之痛而已!但種種匪夷所思的病象,與其責之於政客的毀方敗常,何不反思文明社會應有的良知、公義、是非等「共識」之嚴重缺乏?

1946年哈佛大學出版《自由社會的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Society),其中有一項結論就是:在民主而多元的社會,更需要一致性、統整性的共識,而此「共識」之形成,端賴通識教育!我想這應該是為何要有通識教育的最佳答案!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