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被羈押的前總統
阿扁被聲請羈押,在準備前往台北法院聲押庭臨上車前,舉起被銬的雙手高呼「政治迫害,司法冤獄,台灣加油」。看到這一幕,不少人百感交集,有人額手稱慶,認為將他羈押是罪有應得;有人認為這是對卸任元首的羞辱,更羞辱了挺他的支持者和與他切割不了的民進黨。阿扁高舉雙手被銬的畫面及其後在聲押庭說被法警打、台大驗傷、法官諭令收押,大陣仗戒護將他送往土城看守所的整個過程,國人在看,世界也沒閒著,國際主要媒體競相報導,認為是台灣司法的進步,形容這是台灣民主進步的表徵;紐約時報評之為「一個喜歡以言語煽風點火的民粹主義者」。
第一位完成政黨輪替的總統,八年執政,權傾一時,卻在卸任不久,因貪污、洗錢弊案遭到羈押,儘管有人認為天理循環,報應不爽;但是,當一個以「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相信台灣,堅持改革」為口號,讓國人見證台灣民主深化的前總統,其清廉與操守形象破滅至此,對曾經支持過他的人是情何以堪!更可議者,明明是貪污、洗錢的案子,卻以烏賊戰術挑戰司法,不將海外鉅款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到底是阿珍的嫁妝、選舉結餘款或政治獻金,硬拗錢匯海外為了台獨建國;並將司法偵辦指為「政治迫害」,把自己比喻為「國共頭號戰犯」,又說「要將有限的生命貢獻給台灣」,自視為光榮的政治犯,以慷慨就義的架勢,號召支持者聲援;可悲的是,仍有人願意選擇相信,跟著搖旗吶喊「台獨萬歲」。這些行徑,嚴重傷害了台灣辛苦建立的民主,令人啼笑皆非。
阿扁的「政治追殺」、「政治迫害」說,由於這段期間,司法偵辦案件,例如先後羈押雲林縣長蘇治芬、嘉義縣長陳明文等綠營人士,導致綠營政客質疑有政治力介入,指控這是辦綠不辦藍的選擇性辦案,綠營支持者對政治追殺的感受日增。這可由綠營部分指標性人物最近表現觀察,例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阿扁承認海外鉅款時曾說「原來過去的傳聞都是真的」,有意與扁切割而刻意保持距離,這次阿扁押後禁食就醫,她已前去「關懷」前主席。再如曾被扁系人馬批為「十一寇」之一的段宜康曾說「對扁不表態(切割),拖垮民進黨」;以及阿扁取暖之旅去南部找一位光頭民代,批評「找這樣的貨色,可悲!」的前立委李文忠,如今藉「司法人權」之名,有逐漸向扁靠攏之勢,這或許是司法密集偵辦綠營政治人物,催化了「政治迫害」說的效應,亦顯示司法確實有檢討改善的空間。
特偵組鎖定國務機要費、二次金改、海外帳戶、企業界匯款、巴紐案等幾個方向偵辦扁家弊案,必然已取得重大突破,且有證據顯示阿扁涉入,為防串供始予收押禁見;阿扁說「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料將按他的劇本來做法律攻防,從他被收押後動作頻頻,佔據了各種媒體的版面和畫面,預告這場惡賊鬥司法的戲正式開打。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阿扁對本身弊案選擇用「政治迫害」為訴求,在看守所以禁食手段抗爭行困獸之鬥,用以糢糊弊案焦點,意圖博取支持者同情,甚至採取抗爭活動,實乃人性之必然。而司法偵辦的是貪污罪,阿扁理應為其有無貪墨不法辯護,但他卻捨此不由,力爭要當政治犯,因此,到底是貪污犯或是政治犯,司法正開始面臨嚴厲的考驗。
阿扁最引以自豪的是「演什麼像什麼」,他從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一炮而紅,踏入政壇,曾經攀登個人政治事業頂峰,權傾一時,翻雲覆雨,如今以一位卸任總統之尊,因案遭到聲押,對他個人與家人及其支持者都是重大打擊,卻也是台灣民主的傷痛。搞到今天這個局面,他固然要竭盡所能,尋求脫罪,但是把個人貪污的問題,上綱到政治恩怨,說成政治追殺,甚至意圖製造社會對立,都是政治道德上的罪惡。至於阿扁有罪無罪,最終還是得由司法給予公平、公正的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