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見不著曉不得見著了捨不得

發布日期:
作者: 施志勝。
點閱率:741
字型大小:

1979年元旦,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首次提出以「和平統一」作為對台政策,同時宣佈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砲擊,但仍未放棄以武力方式解放台灣,並建議兩岸直接三通(通郵、通航、通商)及四流(學術、文化、體育、科技交流)。如今,卅年過去了,兩岸關係的緊張或和緩,是隨著雙方領導人的不同思維而呈現不同面貌。國民黨重新執政以後,「國共論壇」似已引為常態,海基、海協兩會制度性協商機制成型;去年底,兩岸大三通起跑,四流的交流範圍也加大到九流、十流以上,這樣的頻繁交流,為兩岸和平帶來曙光,但是,中共要實現「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目標,卻仍有一段長路要走,在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之餘,中共方面應該思考如何縮短雙方人民在政治意識、政治制度、社會型態、生活方式等等方面的差距,凡此,都需要雙方領導人發揮政治智慧,尤其更需要時間與耐心來化解歧異。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大陸地大物博,是吾輩從小受教育的深刻印象;因而習以「故國神州」來形容這塊土地,以「大陸同胞」來稱謂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每個人,或許因為生長年代之不同,或其所經歷人事滄桑之差異,因此,對於這塊秋海棠上的斯土斯民,必然夾雜著不同且多重的情懷。所以,你無法瞭解當年老榮民渴望開放大陸探親的心情;也無法理解開放探親以後,他們激動與歸心似箭的情緒;更無法體會少數老榮民大陸探親返台後,發誓再也不願回老家的那份失落感。但是,對於大多數頻頻往返探親的第一代外省族群言,他們對故鄉的歸屬感一回比一回深,對家鄉的認同度,也一次比一次強,其理安在?在於多接觸才能多瞭解,當他們看到老家親友們經濟情況日漸好轉,生活因而改善,很多事的看法想法逐漸接近,順其自然地拉近了彼此距離。
第一趟大陸行,是2000年退休後不久陪同岳母返鄉探親,經香港中轉至昆明,需隔日再搭機到芒市。由於開放探親以後,岳父母已多次往返探親或旅遊,早已耳聞大陸的點點滴滴,所以,對於這片土地是心嚮往之又帶著憧憬,但是,政治因素造成的隔閡,對它卻似熟悉又陌生,既好奇又帶點害怕的成分;那日抵達芒市機場,岳母的親友已等候多時,見到古樸又熱情的這幾位表親,那份激動、興奮摻雜的情緒,至今難以忘懷。記得當初岳母徵詢隨侍返鄉之意願時,特別提到老家梁河縣是農村,衛生條件差,仍然使用茅坑(房),沒有現代化廁所,要我多加考慮,乃告知小時候在金門上茅坑之景況,她才稍微放心;那曉得,岳母四妹(我稱四姨娘)家,聽說我這個雲南姑爺(女婿)要來,特地花了約千元人民幣在戶外蓋了間現代化的衛生間(那時節,岳母外甥月薪約五百元,在當地還算中高收入),如此待如上賓的盛情,真讓我過意不去。
日前,胡錦濤在「告台灣同胞書」卅週年前夕,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會主席的身分發表談話,話裡軟中帶硬,但非常有善意,在他提出的「六點主張」中也講到「台灣文化」,正面肯定了「台灣意識」的存在,這是很大的進步。兩岸人民雖同文同種,但是,台灣與大陸在生活方式和文化價值確實存在著些許差異,要化解歧異必先相互尊重,並從人性與人情面去思考。這讓我想起那年隨岳母拜訪其大姊(我稱大姨娘),說好留宿兩晚,辭行時,年近九旬、眼已全盲的大姨娘,拉著我的手,用濃濃的雲南口音說「見不著,曉不得;見著了,捨不得」,表示她初見我的心情,希望再留住一天,她是以「摸」代「看」,此情此境,不留也難。這段過往雖屬人情之常,但是從兩岸關係發展來說,大陸要與台灣博感情,就要從這種人情之常來思考,所以,從人情面來說,拿著飛彈瞄準你卻想和你握手修好,是不是太傷感情了呢?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