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祭祖行
每年春節前夕,當寒風吹起思鄉之情,我必如鮭魚一般返鄉祭祖,雖然老屋空無一人,那祖龕依然穩立如故,只是蒙塵已久,每年起碼的祭祖,只是聊表盡一點子孫應有的孝思而已,身為子孫無力榮顯祖德,真是汗顏!
返鄉時間匆匆,打從開啟老家鎖頭開始,生鏽的鎖頭與鑰匙激發出來的尖銳聲音,劃破寂靜的鄉里,好不容易打開大門,門板幾近腐壞,中庭長滿青草,再次打開大廳及門房,均布滿灰塵。祭祖前就得先從打掃開始,我大致整理一上午才勉強略顯整潔;記得先母在時,過年前夕必是她最辛苦的時候,打掃與準備祭品足夠辛苦數天了。
老家鼎灶俱無,在前一日已託老友訂一桌菜以備祭祖,飯店於中午前準時送達老屋,依祭祖禮儀,先將祭品擺滿一整桌,打開祖先龕,恭敬上香:先敬上天,感謝一路順風返鄉,再敬神龕中的眾神門,感謝他們依然護持這個逐漸敗落的老家,再敬歷代祖先,感謝他們薪火相傳,再祭父母,感謝他們生下一個不怎麼有成就的兒子。也期望他們能諒解,當然也祈禱小輩們能平安順利。祭拜期間還得一再擲杯請示;有來否、吃飽否、滿意否?無非一再表達子孫的一點誠意。當一切均滿意後才能燒紙錢,為了有一點回報祖先,總是燒了一大袋的金銀紙。在祭拜完後,卻有一問題要解決,就是如何把整桌菜處理掉,只好請表兄來載,大家幫忙吃掉了事。
這一趟老家祭祖,還與老友們相聚,近幾年,朋友往來愈少,但友誼是愈來愈醇,一如家鄉的陳高。欣見老友們大多是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不管是校長或是縣府一二級主管,或是自己創業,皆有成就;不像我一人依然流浪他鄉,夢想返老家耕田種菜,恐怕機會不大。
返台前,特地繞過東門舊巷,尋找兒時的記憶,舊巷裡有些已翻修的房子,有些也是依然破敗。整個金城,舊城中心的蕭條巷弄,已逐漸被往外一層一層的新興樓房所淹沒,這是繁榮的指標,金城的房價竟然比高雄市及中南部更高,這裡有一種測不準的價值在其中:我家就是值錢。另外就是只進不出的習性,在房地產上更是如此,這已不是一種純生意上的考量行為,裡面應有興榮旺家的傳統價值在其中。
這趟返家祭祖行程,感謝老友們的協助,謝謝各位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