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的「醒」思
消費券是團迷思,更深處,埋著一連串待探究與該好好面對的人類大課題。
表層思考,消費券,扮演刺激消費,振興經濟的重責大任。消費券在拋磚引玉,期能誘發景氣的榮象。深層思考,先不論成果,消費券,卻潛藏一大串的人生與整個宇宙的大問題,甚至是,最根本的生死存亡的問題。但這未嘗不是消費券帶來的意外好處:消費券讓我們覺醒,讓我們正視人類因過分強調消費,而極可能將毀滅地球的問題。
消費券,要刺激消費,要讓經濟活絡起來,要讓社會繁榮人民富有。但消費券與我們慣有節儉惜物的美德,是背道而行的。消費,在合宜的限度裡,是一種人類需求的自然表現;可是,過度的消費,就是浪費了。浪費,有兩個日顯卻益形嚴重的問題:一是垃圾的過度製造、可能導致整個地球無法消受,一是物質的過分消費、可能促成世界資源耗竭。
消費愈大,經濟愈發,極可理解。但消費絕不可能無止限的,是不爭事實,若以現今全球人口計,自然資源指日窮盡,消耗愈多,枯竭愈速。我們,不只我國人,應該全人類,坐下來,認真面對,自然資源耗盡的危機。訂下公約:消費要設停損點,開源不成,只好節流,只好回歸儉樸。
近年金融風暴,掃過全球,景氣衰微。危機就是轉機:這波經濟風暴,該讓我們全體人類覺醒!從科技文明以來,物質氾濫的罪泥沼中拔起身來!我們該問問:一雙鞋一件褲就夠了,為何還要那麼多雙那麼多件?經濟的過度發展,讓物慾淹沒了精神,人生的意義也迷失了。過去兩三百年人類文明史,難道都只是寫在科技所帶來的物質享受上?
也許,全體人類,都要調整價值觀與生命的意義。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也該做深層與較切合時代趨勢的思維。人類,兩三百年來,已破壞了太多的自然生態。也好,這一波的金融風暴,正是人們緩一緩科技一去不返的衝撞,正是人們救一救自己和地球的轉捩點。
心想:節儉,在這時代,是種美德,是救人類救世界的唯一道路了。節儉,在惜物,在保護自然生態,在獲得萬物生生不息的契機。節儉與經濟發展,若相衝突,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我們應毫不猶豫地,選擇節儉。節儉,是救亡圖存別無選擇的路。節儉,讓人類找到生命最真實的意義,讓人類過著最道德的、即使是回歸原始的生活!
手握著消費券,心裡是矛盾的、困惑的!其實,我需要的並不多,只是那麼一點點的基本生活必需品。但是,為了拚經濟,為了製造更高的國民所得,我也買了可以不買的東西。這些多餘的東西,也許是幾棵樹的代價,也許是將來嚴重生態失衡的幫兇。想到此,我真不知要不要多消費了。
我們全人類,應該共同面對經濟衰退,其實,應該說,共同營造一個簡樸的生活,一個比較不浪費自然資源的人類社會。也許,我們可以考慮減少慾望與物質享受做起。經濟繁榮,不應是人類世界中求的唯一目標,甚至,應該把過分繁榮經濟可能危及人類永續生存的後果,慎重納入考慮。也許,該做些什麼,如全球人口的節縮、節能減碳、倡導素食等。
許多預測都指出,大自然因人類開發而創傷日重,再不及時停止,就要自掘墳墓。但是,有誰真正聽得進耳?大家似乎都在觀望,彷彿存著要死大家一起死的心態。別的不說,近年溫室效應為世界各處帶來氣候的異常現象,就是警訊。世界各國,仍為拚經濟,義無反顧地,我行我素。也許,要再來一個更巨大的金融風暴,或更具殺傷力的自然風暴,才會大到足以震醒全人類,到那時,人類才甘心靜下來,嚴肅地面對距人類眼前不遠的存亡危機!目前,我們似乎只能默默祈禱:那個全球覺醒的日子,不要太晚到來,否則,真的全人類都要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