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傳奇》讀後
首先要感謝金城國中教師王振漢,不嫌棄我孤陋寡聞,學識淺薄,把即將出版新著大作《東門傳奇》的稿件,送我先讀,要我寫篇序文。閱讀之後,讓我收穫良多。油然想起老家湖下楊志文宗長,在他老人家編著《金門縣湖峰鄉土誌》系列三冊時,每次都不嫌其煩,送來大堆的稿件,要我審閱,其實當年年輕什麼也不懂,談何審閱?他只是有意要迫我多閱讀,以便多瞭解家鄉事而已,宗長用心良苦,至今仍感激不盡。王老師是我城中老同事,當年我就常找他為學校寫東西,也常念念不忘。
王振漢老師,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文筆流暢,文學造詣高,在地區曾得過浯江文學獎,長年居住東門,熱愛鄉里,認真探索記載,充滿人文薈萃的東門境內,重要的名勝古蹟、地方建設等二十餘處。王振漢作者在書中,插用上百幅圖像,也提出諸多對東門社區寶貴的看法,是對家鄉東門的高度期許。東門經王振漢報導,才讓人發現東門原來這麼的美,有歷史悠久的美,還有現代化的美,而且背後都有許多動人的故事。相信將來《東門傳奇》出版,當很有可讀性,敬請期待。
東門「代天府」(王爺宮),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宮廟對聯:「府中祀溫池,共仰巍峨千歲殿;廟畔臨山海,同霑赫濯王爺宮。」該廟主祀溫王爺、池王爺、金王爺等神明。我到過新加坡、臺灣與大陸各地區的宮廟,都有供奉溫王爺、池王爺、金王爺、蘇王爺等神明,探索一下都與金門有密切血緣關係。民國八十四年七月,金廈「小三通」之前,東門「代天府」信徒,就已組織進香團,赴同安馬巷「元威殿」請火,為兩岸民間交流立下了典範,可見宗教力量,可促進兩岸和諧和平、共生共榮。
東門「金門道士館」(師公店),道士是道教的主持者與傳承者,道教是中國最古老的本土宗教,以供奉太上老君為開山祖師。我國的宗教文化,自兩宋以來,儒、道、釋漸形合流。儒家孔子是得道聖者,道家尊稱拜他為:「太極上真公」。地區道教宮廟,也禮拜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的護法神:觀世音菩薩、媽祖、關公等神明,可以說地區儒、道、釋三教已接近合一了。
金門道士館,除了東門「金門道士館」的道士陳仲苠、陳仲荊兄弟外,還有金寧鄉的李雲標,金沙鎮的吳明湖,傳習做道士的人,已不多了。因為道士從事法事,要很專業,道性能力要高,才能有效幫助眾生驅鬼降妖、畫符消魔、消災解厄、誦經祈福。最近地區將配合金門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紀念,舉辦兩岸和平消災祈福水陸大法會。金門大佛園區開發基金會,於本(三)月十三日,召開籌備會,由佛教高僧明乘長老主持。會中就有列席的古寧頭村民建議,水陸大法會,除了聘請兩岸佛教高僧為兩岸戰亡的兩軍將士超薦外,她建議李炷烽縣長,還要聘請兩岸道性能力超高的師公,蒞臨古戰場為戰亡的兩軍將士做法事,並號召地區民眾多送金帛燒給他們,以安冥陽。道、釋合一,共同為兩岸和平消災祈福,當然是件好事,也是一件大事。金門縣政府民政局,是否可召集地區陳仲苠、陳仲荊、李雲標、吳明湖等道士師公與這位古寧頭村民座談研討:看看古寧頭戰役法事要做到何種層次?才能有利戰亡的兩軍將士離苦得樂!地區的道士師公是否有此能耐完成任務?如不能就應派他們赴大陸或台灣受訓,如短時間無法學會,也可請地區的道士師公,協助另請高明,蒞金門主法!
據王振漢老師說,陳仲苠、陳仲荊兄弟師公,執此行業乃是世襲,已有五代的歷史,其曾祖陳文禮道長祖籍南安人,在泉州設壇執業。如今陳仲苠道長,學道認真,勤研經典,頗有祖先之風采,實在應鼓勵他開班授徒,以為傳承。陳道長還收藏道教經典、法器、傀儡等文物,都有二、三百年的歷史,政府應協助其好好保存,如蒙同意道教經典,應印刷出版,以便流傳流佈。
從「代天府」(王爺宮),東門里公所順著莒光路一段,觀光客口中所稱的「大陸街」往上走,可見到諸多歷史古蹟,先是台閩地區一級古蹟「貞節牌坊」,「靈濟寺」(觀音亭),都大約有二百年的歷史;莒光路一段十四號,原為清朝舉人林豪的故居,保留了珍貴的歷史文物,也很值得觀賞。林豪父林焜煌是地區第一位編纂《金門縣志》的先賢。林氏父子以文學傳名於金門與臺灣。王老師書中都有詳盡的報導。
國家三級古蹟「魁星樓」,它創於清道光十六年(西元1836年),民國九十一年曾重建過,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據《金門縣誌》記載:「魁星公又稱大魁星君,亦科舉時代崇拜對象,民間對奎星爺又稱魁星爺,主文運仕途如同文昌帝君,可助士子金榜題名」。俗云:「魁星拈筆點雙魁,文昌留眼送祿來」。
《東門傳奇》作者在撰<儒林輩出,主掌文運魁星爺>時,附錄了金沙鎮萬安堂主委張雲盛兩篇有關的文章:<魁星文化介紹>和<魁星爺的顏色>,讓我想起陳為學校長曾說,萬安堂的文昌帝君很靈驗,考生只要拿准考證去拜拜,都會金榜題名。我確信其有,不過我認為做事、求學要成功,除了求神明保佑加持,更要靠自己精進努力。英國詩人吉卜齡(Kipling)寫給兒子的詩,詩名叫<假如>(if…1895年),可給我們很多的啟發:
──假如你能等待,而不怕等得累。
──假如你能夠強迫你的心、勇氣和體力,在它們早已枯竭時,為你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