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在校園裡思索
好像從來不曾這麼悠閑且毫無目的地在校園漫步,五年了,總是匆匆去來,在教室與教室之間,在某些固定的空間裡佇足,路過的地方,有時會發現季節性的花開葉落,才恍然了悟時間的流逝,慢慢地吞蝕掉這段漫長的五年,竟已所剩不多了,五年來,多少刮風下雨的日子,在濕淋淋的路程中,留下許許多多的印記流痕,得來不易的那一頂方帽,在嘻鬧歡愉的留影中,彷彿依稀沾惹了不知是汗水還是彼此的淚漬,在相互的祝福聲中,我突然發現自己即將離開的地方,並不是真正的那麼熟悉,許多不曾去過的大樓和校園,許多去過卻漫不經心的地方是那麼的多,讓我不禁有點慌張起來。
我真的要離開校園了嗎?
五年來,每天期待的不就是這一刻的來臨嗎?
回想當初那種且戰且走的心情,也不知自己能否撐到這最後一刻,不過,當這一天真正要來臨時,心情竟有著絲絲的不捨,這不捨,竟讓我曾經興起繼續深造的念頭,半百人生,從來不敢做的夢,竟然在這一刻逐漸清晰了起來,彷彿垂手可得的美夢,偷偷地糾纏在徘徊拿不定主意的思維裡焦躁著。
真的想好好的看看這校園週遭。有一天,在餐廳吃過午餐,暖洋洋的天氣,讓我很想一個人走走,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走了大半的校園,從圖書館外的池塘,走到福利社的榕樹下,最美的景觀都在美術系,修竹清泉,芭蕉芙蓉,剛剛開過的吉野櫻,又換上新開的木棉花,等到火紅的鳳凰花開時,我們恐怕已經離開校園了。
細數這五年來的點點滴滴,有挫折、有疲累、有緊張、有壓力、有歡樂、有笑顏,最重要的是,我真正感覺到有所收穫,在實作與理論得到印證的喜悅時,我會感到幸福,畢竟,能夠求學本身就是一件幸福了,何況是還能夠清楚的明白自己究竟能得到什麼,接收到什麼,這就是一種圓夢的幸福,我覺得夠用了。存著感恩的心,我發現自己不應該再奢求了,畢竟慾望無窮,永遠無法滿足的求知慾望是永無止境的,今天過了這一山,眼看還有另一山,這永無止境的追求,只怕會抹滅了我最原始的興趣,只怕會疏遠了與親人之間的距離,那時,得到的虛名又能如何?
並且,剛剛接收的觀念和資訊,總要等待時間來慢慢消化吧!
想著走著,發現自己在校園裡繞圈圈時,才感覺到我們的校園真的不大,以前感覺它很大,是因為有好多地方沒去過,所以保留了許多未知的想像空間,這空間,拉長也拉遠了我們之間的距離,而即使是我們的校園並不是算有多美麗,那又怎麼樣呢?它總是我在這裡活動了五年的地方,就像我的第二個家一樣,不知不覺中,漸漸有了感情,在畫我校園建築的作業中,努力收集著速寫的印象,在快樂學習的寫生中,尋覓一方私密的美麗。也許,在上課時又會碰到下雨天,大包小包的書本畫具,外帶雨傘衣服什麼的,擠在久候方來的公車,在冬日寒冷的清晨趕去上第一堂課,多麼不想出門的天氣,想起來就很讓人痛苦掙扎的記憶,那又怎麼樣呢?不也是這樣熬過來了?歲月的痕跡,不曾在校園裡留下什麼,卻在我的嘴角鬢邊留下滄桑,這樣的日子即使告別了,也將是人生旅程上一段特別浮刻的記憶。
走著想著,來到學校通往眷村的側門,這和學校緊臨的村落,就像僅隔著一方小小的窄門一樣和我們息息相關,吃膩了學校的餐廳,就得來眷村的街上尋訪,買不到的任何繪畫器材,也都可以來這裡找到,更可愛的是這裡每一戶每一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景,牆裡牆外,不吝嗇貢獻他們栽植的花木讓我們就地取材,即使磚牆銹門,也有另一種樸實之美,彷彿校園展擴的延伸,也延伸了無盡的空間視野,讓日後的思念穿越無限,在石頭美術社,在越南小吃,在蚵仔之家……。
那天,我在校園裡徘徊思索,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出口,以人生的大格局來看,有些東西必須即時把握,有些卻是能捨則捨,在取捨之間該是如何拿捏,那就得看自己站在什麼樣的位置去考量了。記得從前讀過的寓言故事,倒是給了我很好的啟示。
從前,有一對父子牽了一頭瘦驢去城裡,有人對他們指指點點的說:「這一對父和子,放著有驢不騎,實在太笨了。」他們二人聽了,就讓兒子坐在驢背上,不久,又有人指著他們說:「這不肖的兒子,自己騎驢,卻讓老父親走路。」他們聽了,兒子連忙下來換父親騎驢,沒多久,又有人指著他們說:「這父親也太狠心了,讓瘦小的兒子走路受苦,自己卻獨自享受,實在不像個父親的樣子。最後,當他們父子倆人都騎在驢背上時,仍然招來旁人的責備:「這隻可憐的瘦驢,哪裡堪得起父子的重量,真是作孽啊!」
這對無所是從的父子,最後還是回到了原點。
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件事,那就是旁人絕對無法幫你決定什麼,只有自己,才能站在自己的立場,作出最好的決定。
終於,我也作出了自己自認為最好的決定,在那一天的校園裡,感到一種釋懷的輕鬆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