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罵政府﹐容易﹗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欽進。
點閱率:858

對傑出的首相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英國前首相.邱吉爾
莫拉克風災造成台灣南部巨大的人命及財產損失,此時救災工作仍日以繼夜的進行著,按說這時來究責是不合宜的,但台灣的政客、媒體都是嗜血的,沒事尚能掰出文章來,何況是這麼重大的災難。
雖說是台灣百年難遇的洪氾,但難保沒有人禍的成分在。災民、媒體、環保團體質疑著一件件的公共工程,馬總統親上火線道歉,都撲滅不了人民的怒火。人民需要一個管得最少,又大有為的政府,顯然當前的馬政府的救災效能不能符合人民的期待,但錙銖必較到高官們在救災期的理髮、外食,甚有媒體將李登輝的九二一救災視為典範,就令人不解了,什麼時候我們對政治的容忍度可以如此寬裕、如此健忘?
某報以顯著的標題比較著兩次救災給人民的感受:李登輝「我都在」,馬英九「在那裡」。我們不妨翻找一下九二一那年的記憶。塔塔加、沙里仙、八通關……一帶的原住民,九二一時足足被政府遺忘了一個月;更別忘了當年李登輝的視察前導機是如何打斷樹枝壓死災民的;李登輝公然和災民對罵的鏡頭更屬經典;更別提當年老李政府的救災效能根本上及慈濟效的十分之一,執政團隊救災措施一日數變,被媒體痛罵是「變變變,就是無能不變」。何以十年後的今日便成了救災的典範?是馬政府真的太爛,還是媒體的刻意遺忘?
我們試著來還原當前的救災情形。如果李登輝「我都在」的結果是妨害救災,甚至讓無辜災民送命,我們會要求馬英九身先士卒嗎?災民問馬英九,「為什麼見你一面那麼難?」馬英九回道,「現在不是見到了嗎?」試問比起李登輝的公然罵街,不顯得老馬EQ更高?再想想,當下有那個災區可能被遺忘一個月呢?馬英九、劉內閣或許懦弱無能,但拿來和爛蘋果比爛,根本就沒有意義。
「天災來的時候,罵政府準沒錯。」但罵能解決問題嗎?我們持續、反覆的看到一些名嘴政客批「馬英九無能、劉內閣下台!」但試問此時要馬英九辭職、內閣解散,對救災工作會有任何正面意義嗎?
馬總確實懦弱,因為在非常時期,人民對元首的期侍是果敢魄力,而不是清廉無暇;劉內閣的確無能,因為在救災期間,人民要的是急如星火,不是依法行政。在馬英九這個「大學校長」團隊裡,處處有著高級知識分子不食人間煙火的影子。但馬英九少數的優點之一,就是對權力的自律;劉內閣稍可告慰的長處,卻是依法行政。我們應當理解,在承平與急難時期,人民要的根本是不同的政府,但卻只有一次性的選擇權,怪誰?
馬劉或許不夠傑出,但「罵」卻不可能讓台灣變偉大。試著想想自己可以為台灣這塊土地做點什麼吧,這樣日後罵起來才更能理直氣壯、心安理得!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