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建功嶼上話「許界」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長志。
點閱率:3,621
字型大小:

建功嶼,位於金門島金城鎮南門浯江溪口,在金門西方海中央,面積約五百平方公尺,有著「珠嶼」、「鰲嶼」等不同稱呼,其位置抵擋浯江及外海之流而稱「擋嶼」,因為閩南音「擋」與「董」音近,一般多書為「董嶼」,而董嶼安流,也為金門的古八景之一。
清末民初時期,因曾是留置痲瘋病人的收留之地,所以也被稱為「痳瘋島」(汰孤礁)。一九四九年,以其扼控浯江外海,於兩岸對峙期間,因位居要津而駐有兵防,作為防守對岸搶灘的重要碉堡據點,並於一九六○年改名為「建功嶼」,部隊撤防後才開放給一般遊客參觀。
這是一般人所熟知的「建功嶼」,不過卻罕有人知道,建功嶼與後浦許氏有著極深的淵源。現今建功嶼的四周,依舊立有「頭許界」界石,共計六方。這看似平常的六方界石,卻述說著「姓許住後浦」的風光歷史。
立石以為界,稱之為「界石」,作為相鄰土地分界之用,在多姓聚落裡,為避免土地糾紛,尤為常見。金門現存界石,大抵有兩類:一為土地界石,一為墳塋界石。前者如王界、林界、汪界、鄧界、洪界、佛界、金浦黃界……等。除作為地界外,墳塋界石亦為常見類型,如許課山墓、文應舉墓、許會元妣顏氏墓、邱良功墓、汶水黃氏墓……等,皆有墳塋界石。
建功嶼上的「頭許界」,即為土地界石一類。當時的許氏世管後浦港內之海埕埭塭,所轄渡頭,包括漳碼渡、廈門渡及同安渡,其中同安渡於外海處,尚留有光緒七年(1881年)由鄉紳所募捐倡建的石橋殘蹟。
然而,家大業大,難免爭訟。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頒〈嚴禁爭佔許氏渡船世業碑〉,至民國元年(1912年)又頒〈嚴禁爭佔后浦許姓渡頭世業碑〉。前碑指畫早已湮滅不全,僅寥寥數字可辨。然而〈嚴禁爭佔后浦許姓渡頭世業碑〉卻明載許氏遺業之範圍:「東至許大宗海埭,西至港邊、南至董嶼後與洪姓交界,北至拋礁與楊姓交界」這六方界石,正好印證碑文所載範圍之南界,也讓人窺見了後浦港滄海桑田之一斑。
今日,鄭成功石雕像,一派輕鬆的登上董嶼,姑且不論景觀破壞,這鄭氏雙腳一踏,嶼上的「頭許界」,卻從此永埋鄭氏腳下,少了兩方。《縣誌》中載有許氏先賢許炎〈登董嶼〉一詩,詩中說:「渡口遲潮信,聊為董嶼遊。遠帆乍隱現,亂石並浮沈。」如今,這亂石浮沈中,多了一尊突兀的雕像,看在後浦許氏族人眼裡,心中不知作何感想?
金門常將豐厚的文化,掛在嘴邊,然而當面對、碰觸這些歷史時,所見到的卻往往只有草率可以形容。如今〈建造金門石橋碑〉的碑座,成了同安渡頭改善工程中的消波塊,建功嶼上的「頭許界」,也成了鄭成功雕像的踏腳石。
望著這海面一嶼,彷彿是島嶼滄桑身世的另一個投影,相同的情節,不同的場景,不斷地上演。時空流轉,歷史變遷,不過爾爾!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