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好命的孩子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欽進。
點閱率:941

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如果你能夠在這裡修完所有學分的話,在未來的人生,還有什麼不能超越與突破呢?
──俄國大文豪高爾基
網路上長久流傳著一封轉寄信。信中描述著中國天津一中高三學生安金鵬,榮獲在阿根廷舉行的第三十八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的事蹟;學生獲獎並不稀奇,稀罕的是這位金牌得主出身貧寒,除了自己的天賦和努力,更是他那不識字的母親用一顆顆雞蛋、一車車農稼,以及賣掉家中唯一的小毛驢換來的;文章感人,每看一回不免同掬一把辛酸淚。「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或便是此理。
我們總這麼認為,「現在的孩子太好命了。」但有位阿姨同我說:「歹年冬哦,我那碩士孩子起薪竟然還沒有我當年高。」以前的父母憑一把鋤頭就能買房置地、養活一大家子,現在的父母白領雙薪卻得為了購房、育兒,苦哈哈的過日子。顯然每一代的父母都有他們的苦惱,「好不好命」只是相較於某種事實現況下的比較罷了。但父母們後半生「好不好命」卻大多操之在己。
甲君為孩子抽中了「海軍陸戰隊」,愁白了頭;到處請託、攀關係,還是改變不了事實,送孩子入伍時,夫妻倆哭成了淚人,孩子也因氣氛感染不斷哆嗦;同儕們看在眼裡,都覺得他是沒斷奶的阿斗,部隊裡的日子益發難過。孩子入伍訓練一個月,全家如喪考妣,度日如年,好不容易挨到了結訓日,卻迎回了渾身散發青春氣息的精壯兒子。孩子說:「爸媽,部隊的日子並不難過,只要顧及團體,少想自我。」兩夫妻哭笑著說:「孩子長大了!」卻沒想是自己讓孩子變小了。
乙君的孩子國立研究所畢業,告訴父母還要深造唸博。天下那有父母不希望孩子成材的?咂鍋賣鐵的供到了博六,又對父母說:「還想再出國。」孩子有獎學金、可以打工,經濟問題稍緩,但問題又來了;女朋友大了肚子,是要棒打鴛鴦,還是做個現成的阿公?夫妻倆籌了筆錢、辦了場婚禮,小倆口高高興興攜手出國,卻留下兩夫婦當奶「公」、奶「婆」。乙君苦笑著說:「孩子總長不大!」卻沒想是因為自己讓孩子習於本位思考。
在金門島上,恐難找到像安金鵬這樣刻苦的學生,但沒有經過磨練、砥礪的孩子,總是無法讓父母放心。因此,我的結論是:放孩子飛吧,縱使前頭可能荊棘滿布,但唯有讓孩子真正體察到生命的厚度,父母的辛勞才算是有了回報。我們不能總是護持著孩子,讓他們習於自我渺小,一但錯過了人生「試誤期」,父母歹命的後半生──眨眼就到。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