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第九屆畢業33年同學會有感
在四月中旬參加梁琪琛同學(服務於金門縣警局)的公祭後,大伙均感慨人世的無常,咸認為同學應經常聚會相互關懷,班長王世權及陳鎮旺均認為我在特勤單位服務多年,思想僵化(吳東明侍衛長嚴格要求我們遵守「兩點一線」──除了工作場所和住家間移動外,避免到其他地方逗留)絕少和同學交往,如今抖落一身盔甲成為自由人了,必須盡一點同學義務,責成我任今年同學旅台年會召集,叮嚀再三不可漏氣。
同學們均屬823戰後嬰兒潮歡天喜地來報到的梯隊(49-51年次),故聚會日期就選定在8月23日,地點在台北市南昌街的陸軍聯誼廳,因同學們自離開校門後,就如蒲公英種子隨風飄散台灣各地,如何在短期內召喚團聚著實讓許多人替我擔心,如吳家榮同鄉與我並非熟稔卻主動提供名單,並在網路留言打氣,足見人不親土親。
陸聯廳徐主任一聽是來自前線金門的一群戰地兒女們,選在823這麼有意義的日子做33年的聚會,主動給予我們各種優待,並提供卡拉OK助興,使大伙窩心到家了。
823當天,同學們出席非常踴躍,有專程從金門搭機當日來回的金輝會長及志忠、愛玉、還有高雄的素貞、嘉義的建興、台中的光明等,另外要感謝陳福海委員及李沃士議員,雖然因為參加金門紀念823砲戰勝利50周年的活動,但都派代表出席聯絡鄉誼,席間的高潮是董智森鄉賢趁錄影空檔前來與同學們話家常,秒殺了許多閃光燈及記憶體空間。
難能可貴的是女同學就達到31人,尤其安娜同學──曾派紐約擔任第一夫人蔣宋美齡護理的傑出女性特別撥冗前來,誠如「前線女性在寶島」(許美玉,2009)提到家鄉女性離鄉背井到台灣來,必須面臨交通、居住環境及人際關係上的適應問題,即使寄居在親友家,心裡也會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缺乏安全感;而今我從這些女同學們的臉上看到的是一種人情練達,玲瓏剔透著智慧,充滿對生命喜悅的美感自然流露!
近期有緣參與旅台同鄉會活動,主其事者皆在探討如何把鄉親找出來,以凝聚鄉親的力量,然鄉親們個性保守,在他鄉的當務之急是如何適應環境,自顧在各自的工作場域打拚,少參與同鄉會活動是可以理解的,而如何結合思想背景較一致的次級團體──同學會的串聯,是一個可以建構鄉情資訊傳遞的平台。
自金沙國中網路相簿上看到敬愛的鄭藩江老師榮退,不禁想起當年(65年初夏)您提著一袋雞蛋,把我這即將畢業的傻不隆咚的學生叫到家政教室去,親自炒了一盤香噴噴的蔥炒蛋讓我享用,並提醒一些畢業後要注意的處事要領的場景,又在眼前矇矓中浮現,至今猶如春風般溫暖著我的心!這是母校讓遊子們感懷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