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這一天﹐我在昔果山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鈞堯。
點閱率:908

八月底時,我就知道十月四日這一天,我會回金門;我會在昔果山。
這像個預言,這又不是預言,而是隱約之間,生命傳來的密語。十月四日這一天,我會在昔果山,它有許多種緣起。不談遠因,但談近事。八月中旬我返回父親聚餐,當時他問我,某某撥電話給我了沒?我說沒有,不知是何事?父親它也說不清楚,只知道是關於文字修潤的問題。
八月下旬,週日中午,電話來了,找我的人姓巨,按照親族推敲是我堂嫂。她傳來一份碑文草稿,上頭記著西川、西足、西允三兄弟,承繼父訓,捐地興建活動中心,從此,昔果山多了一個可以舉辦動態、靜態活動的場所。草稿問題不多,文字略做挪移、修飾就大功告成,我回覆堂嫂,電話中多談了幾句,才知道她目前臺灣、金門兩地跑,跟昔果山鄉親,張羅著建設問題。
我跟沒見過面的堂嫂越談越投機,我說,金門許多村落都有古蹟、或者名流千古的典範人物,昔果山卻沒有。以前有一個俗諺敘說金門各村特色,說到昔果山居然只是「?列大壘」(抓蟬)。堂嫂卻反駁,她說昔果山的農產很有特色,我存疑,花生、高粱、地瓜,談得上什麼特色?我未置可否,她卻沒停嘴,也許她一個外鄉人,卻發現我看不見的盲點。我們興致高昂,我終於說,何妨邀集專家到昔果山開會,診斷昔果山,善用不多的經費,發揮槓桿力量,營造昔果山?
我當即草書昔果山集思會議企劃,邀集詩人顏艾琳(她曾主編第一輯「金門文學」選輯)、羅秀芝(擁有豐富的藝術策展經驗,蔡國強策動碉堡藝術館時,羅擔任文宣媒體統籌)、李偉文(荒野基金會榮譽理事長,是醫師也是作家,對教育、社區營造有獨到的見解),以及社會局李廣榮課長。
地方營造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這次的會議是個開始,所以只丟出三個議題:台灣地方社區營造例子、金門相關社區營造敘述、昔果山相關特色營造說明。
十月四日我會在昔果山,我十月三日就回家了,下午開完集思會議,晚上在新開幕的活動中心吃辦桌,關心如連珠砲的三個颱風,不知會影響歸程否。儘管會議提前召開,我們也決定在十月四日上午啟程?天氣的煩惱,就先交給老天吧。我會跟堂兄嫂喝、跟記得名字但不記得長相或者記得長相卻忘了名字的鄉親們喝,跟與會的來賓喝,我會喝得醉醺醺的,卻會努力睜開眼,克服醉意跟睡意。
儘管已是四十出頭了,我卻只在金門,度過我的十四個中秋。所以,我遲遲不睡,只為多陪月亮一會兒。同時也想著十月四日這一天,我、以及我們,都會在昔果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