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古寧頭家鄉的風聲

發布日期:
作者: 李增城。
點閱率:751

今年是家鄉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金門各界及中華民國政府國防部等單位,以六十年前之「大捷」隆重慶祝之際,正應了老子所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家鄉何其有幸能參與這一場勝戰;又何其不幸,屍橫遍野。
國軍自三十八年底一路撤守大陸,始在古寧一役挺住中共一路追殺,該戰役及其後之八二三砲戰之「大捷」,始確認扭轉國共及兩岸局勢。然在各單位慶祝紀念之餘,身為家鄉戰場住民之深切感受,讀唐朝李華之《弔古戰場文》更如臨其境。
每返古寧南山,早年夜無路燈,一如李華描述戰場場景,就像自然的電影恐怖片片場一般,陰氣重重「常覆三軍,往往鬼哭」;雖近年加設路燈,依然是「鳥飛不下,獸鋌亡群」,在老厝前蹲坐半天,除聽到幾聲鳥鳴、狗吠聲外,見不到一個人影,人煙蕭條,流落他鄉,他鄉人口讚「來自戰場,不簡單哩」,誰知家鄉人如同啞巴吃黃連,苦只有自己知道!
戰爭場面,如看過電影「投名狀」(原名刺馬)自然瞭解戰爭的殘忍與無奈。一將功成萬骨枯,死有重於泰山,如為民族大義、夷夏之防,像是八年抗日,中國人為之萬骨朽猶有「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之評價。
但如為內戰,為所謂主義思想、為「毛匪將幫」,而致兄弟鬩牆、父兄對陣。回想現在兩岸和解,當年係出黃埔同門之國共將領們,正穿梭兩岸、把酒言歡,對於當年國共內戰冤死的將士們,真是一大諷刺!
本人為撰寫本文,曾異想天開地想透過「國共平台」,邀請毛澤東與蔣中正二位領袖的後人,如果能在十月二十五日共同站在古寧頭戰場上,向國共雙方戰亡的將士們致上:三炷清香、一杯高粱酒、說聲對不起。這或許比金門縣政府辦理「超渡法會」更有意義;我才向有關單位的某長官提起此一想法,就被說是痴人說夢;真是「肉食者鄙」!殊不知透過此一作法,必然吸引全世界媒體的注意,才真能讓全世界知道中國兩岸和平的真義,把金門當成兩岸的和平島,而不再是戰場。
六十年了,戰場上殺氣已遠,槍砲已鏽、英雄早已不在了,領袖只剩銅像可以令人遙想當年呼風喚雨的造神時代;兩岸和諧了,就祈禱中國人將來不必為抵抗外國之侵略而橫死他鄉、更不必再自己人殺自己人而進駐忠烈祠了吧!也期待古寧頭不再是戰場,而是一個可以令人長住及生活的家鄉。
後記:古寧頭戰役,軍方紀念軍方的「大捷」;我們家鄉人就紀念我們家鄉的寧靜致遠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