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政黨倫理與民主素養

發布日期:
作者: 施志勝。
點閱率:738

 政黨是具有共同政治理想、政見相同、志同道合者組成的政治團體;有謂志不同不相為謀,同氣才能相求,所以政黨人士在其黨內概以同志相稱。
大凡革命性愈強的政黨,特別重視黨性、黨德、黨紀,講求政黨倫理。例如國民政府遷台,為了檢討大陸失敗原因,蔣中正對國民黨當年「組織渙散、紀律廢弛」,以及黨員黨性觀念淡薄、黨德蕩然、黨紀不彰,有深刻的體察與反省,因此大刀闊斧地進行黨的改造,一再強調黨員黨性、黨德之重要性,呼籲黨人「知恥知病」,曰:「士皆有恥國家永無恥矣!」期勉黨人「在精神上、品德上、行為上,以身作則,樹立風氣,有恥見格。」在那個黨政軍一體的年代,「黨性堅強」、「黨德堅貞」就是「忠黨愛國」的表現;若有違反黨紀,必然受到懲戒,很難翻身,紀律森嚴。
回顧歷史,國民黨自建黨以來,歷經建國、建軍、北伐、剿共、抗戰,以至國府遷台以後,整軍經武,發展經濟、政治革新等階段。從號稱「革命民主政黨」轉型為「民主的、公義的、創新的全民政黨」。李登輝主席時期,該黨與地方派系、政商、黑道掛勾情形嚴重;每每為了鞏固政權,喪失了黨的理想,黨員黨性、黨德隨波逐流,政黨倫理蕩然無存;將近二十年的沉,該黨並沒有因為失去八年的政權而澈底醒悟。如今,馬英九國政、黨權一把抓,能否洗心、革面、一新耳目,國人寄以高度期待。
現在的國民黨從政人士,對黨性、黨德、黨紀這些老八股已經視若無睹。拿參與選舉來說,號稱人才濟濟的國民黨,經常為了提名搶破頭,黨有初選提名機制,但是,不參加初選逕行脫黨參選者有之,參加初選落敗卻又強出頭者有之,同志相殘,別人得利,「團結的民進黨對抗分裂的國民黨」戲碼時常搬演,只是主角不同而已。今年年底選舉,這種情況再度浮現;國民黨人之所以不在乎黨紀,可以從花蓮一位違紀參選、被國民黨開除黨籍者身上找到答案,他於日前在媒體前說,已準備當選後申請回復黨籍;這是不長進的國民黨以前常幹的事,違紀參選當選後再召回黨,只要帳面上國民黨席次好看,什麼黨性、黨德、黨紀根本棄之不顧,更別提什麼黨魂或黨的理想了。有人說,這個年代還談黨性、黨德已不合時宜,但至少有志參與政治者,總該講求一點政黨倫理與民主素養,總要有基本的人格、操守、品德標準吧!
針對年底選舉,國民黨對違紀參選或輔選的黨員,已分別祭出開除黨籍、撤銷黨籍或停止黨權之處分。同時,對於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中常委選舉,也以大破大立的作為,展現整飭黨紀、端正選風的決心。一時間,在馬英九回任黨主席後,讓人看到了該黨改革的曙光,是否因此帶動我國民主政治品質的提升,有待觀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