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談教師組織的公共責任

發布日期:
作者: 羅德水。
點閱率:789

再過八天0就是投票日,金門縣教師會於11月21日邀請第五屆縣長候選人進行教育政見發表會,共有李沃士、楊榮祥、陳水在、吳成典(依教育政見發表順序)到場暢談教育政見。作為一個教師專業組織,本應善盡其社會責任,在此肯定金門縣教師會願意積極參與公共事務。
或云教師與教師組織不是應該專注於教育本務嗎?何必關心與教育無關的其他議題?基本上,這樣的看法至少涉及以下兩個層面,值得進一步討論。
首先,教育議題可能單獨存在嗎?或是教師應該關心教育以外的議題嗎?
可能有人會說,教育不是應該要中立?教師應專心教育事務就好,教師組織不應該在選舉時介入政治才是。這樣的講法等於把教育議題單獨切割,事實上,無論教育議題或是選舉都是公共事務,社會上也無所謂純然的教育議題,教育就像其他公共議題一樣,絕無可能不受政治運作之影響。試問:金門縣政府每年要編列多少教育預算?這些教育預算又要如何分配?甚至中央的教育政策要如何制訂?教科書該如何編寫?哪一項不是政治運作的結果?
至於有關教師只須專注教育工作就好的說法,其實也是存在已久的偏見,教育人員一樣是國家的公民,課堂上固然應善盡教師天職,課餘同樣享有憲法所保障之各項公民基本權利。職是,金門縣教師會作為一個具有工會性質的教師專業組織,在縣長選舉前,邀集各主要候選人暢談教育施政理念,不僅使得縣長候選人有機會認識金門縣教師會對相關教育政策的看法,透過此一平台,選民也可理解各候選人的教育政見為何?可不可行?實在是為地區的NGO參與公共事務,作了最好的示範。
其次,我們雖然支持金門縣教師會辦理教育政見發表會,但地區的教師同仁與組織,顯然不能僅僅以此為自滿。
應該看到,長期以來,地區的教育先進除了致力於學校教育外,在辛勤教學之餘,尚有不少教師同仁致力於田野考察工作、古蹟發掘與維護工作、觀光導覽工作,然而,也必須指出,無論是地區重大公共議題之討論、重要公共政策之形成,地區教育界之參與程度顯然都還有進一步提升之空間。
就以地區歷次大小選舉為例,選風敗壞至此,教育界何嘗沒有責任?學校不是封閉的城堡,教師當然也不該只是只會教書的教書匠,教師除了在校園培養孩子的民主法治素養外,各級學校的教育同仁以及金門縣教師會,尤應善盡知識份子與專業團體的公共責任。
本次的縣長候選人教育政見發表會只是個開始,未來金門縣教師會更應走出教室、走入社會,透過集體力量之集結,鼓動風潮,引領金門邁向真正的公民社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