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乎﹗福報乎﹗
欣逢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清國有幸參加由金門文史工作協會所承辦,金門縣榮民服務處所協辦,金門國家公園所主辦的「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甚感榮耀,很高興有此機會,瞻仰各位老英雄的風采,向各位老英雄致最虔誠的敬意。漢聲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王詩涵小姐特別採訪我,一個主題談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地區配合舉辦「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緣起、目的與意義,當時她立即以新聞方式快速播報,內容我也已在金門日報刊載過;另一個主題訪問我對「古寧頭戰役」影響的看法。漢聲廣播要製作「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專題系列播報」,金門文史工作協會也要編印專輯,讓我深感榮耀。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古寧頭戰役發生時,我還是個沒上學的小男孩,沒有實際參與的戰役經驗心得分享,但如今我深知此戰役關係到金門、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是國軍轉敗為勝的開始;是中華民國存亡絕續的關鍵;是金門轉弱為強、安定進步的契機,固守了金門,才能屏障保衛臺灣,有了金門,臺灣才有今日的繁榮局面。但是戰爭是慘酷的、無情的,人們避之唯恐不及,和平才是人類期盼追求的目標所在。古寧頭戰役雙方犧牲的軍民,慘不忍睹的慘痛教訓,這就是舉辦「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的主因,警告兩岸今後不應再發生戰爭,以免傷及無辜,我們應該要和諧共生,和平共榮。
如以我現在的感受想法,談古寧頭戰役的影響,清國認為:古寧頭戰役對金門、對金門人來說,是災難也是福報。可以說金門、金門人,我們是因禍得福了。因古寧頭戰役,金門一夜之間,舉世聞名,由沒沒無聞的蕞爾海島,變成為全世界關注的大焦點。苦難的大時代,創造金門成為揚名中外的英雄島,也造就了英雄島上的豪傑志士。金門因之逐漸邁向光明的前途前進。
古寧頭保衛戰,我軍打贏了,保衛住家鄉金門。先總統蔣公說:「從今以後,要把三民主義好好的紮根」。民國四十五年金門開始實施戰地政務,黨、政、軍一元化,胡璉將軍擔任金防部司令官,兼任福建省主席,試辦建設「金門成為三民主義模範縣」。積極從事地方建設與文教建設,著手道路開闢、鄉村整建與興辦學校,培植地方人才。胡將軍為民的施政重點就是:「宏教」與「厚生」。重視金門的教育,要培養地區人才,以及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提昇民眾生活的水準。胡將軍當年強迫金門學齡兒童入學,並鼓勵其所屬的將軍:尹殿甲、郝柏村、馬安瀾、王多年、雷開瑄、孟述美等在各村興建學校,於是才有今日的金湖國小、柏村國小、安瀾國小、多年國小、開瑄國小、述美國小等學校,將軍的建校堪與金門古早華僑建校相媲美。金門今日有博士三百餘位、四十餘位將軍,也可以與金門古早的進士、武將相媲美。這就是政府長期重視金門教育的成果展現,我們當飲水思源,吃果子拜樹頭,金門人應感恩圖報啊!
八十一年戰地政務終止,金門開始發展觀光事業,金門未來發展的觀光事業,邁向以發展「國際休閒觀光島」、「養生醫療健康島」、「教育文化大學島」、「兩岸共生共榮和平島」為目標願景。有人說:「整個金門島,就好像是一件高級藝術品,愈是有藝術智慧的人,愈能欣賞他的美;愈是學識素養高深的人,欣賞他更為深刻」,又說:「沒有來過金門的人,嚮往金門;來過金門的人,喜愛金門;離開金門的人,懷念金門」。古寧頭戰役六十週年的今日,走過從前,流血流汗的各位老英雄,重遊金門,是否同意對金門的這種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