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過後
最近這陣子的縣市長、縣議員和鄉鎮長的三合一選舉,搞得金門這一塊小島,沸沸揚揚,風聲鶴唳;賄選約談,收押交保;幽靈人口,妨害選舉;馬路消息,小道新聞;謠言抹黑,互相攻詰,「選舉」這場民主競賽一點也不像君子之爭的英式足球賽,倒像短兵相接,肉搏廝殺,極盡挑釁敵視,為求勝選,不擇手段的職業拳賽,那種利益糾葛,弱肉強食的氛圍,真不知民主的真諦在那裡?
沸沸揚揚,慷慨激昂的縣市長、鄉鎮長、縣議員三合一選舉已經過去了,對選舉結果,是自己力挺屬意的對象當選,當然心中充滿喜悅;如果自己支持的候選人落選了,自然會感到悲傷難過,若有所失,其實選舉就像運動比賽一樣,得勝狂喜,敗者失望,這也是人之常情,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恐怕不是一般候選人和選民們能輕易做到的,但選舉結果出來了,不管滿不滿意都要接受,一切的選舉官司是屬於司法範疇的,就歸於司法吧!而在選後這段冷卻期,其實更需要讓我們選民們冷靜下來思考,無論是地方首長和民意代表,這些領袖都是我們選出來,究竟我們希望他(她)能為金門做些什麼?這無關於黨派、宗親和利益團體,卻關乎金門未來的發展,關乎我們下一代子孫的福祉,因此籲請未來的執政者和監督縣政者,應放大格局,跳脫派系、宗親、利益團體的框架,選前是對手,選後是夥伴,先邀集在朝在野的精英和意見領袖集思廣益,以凝聚共識,形塑金門未來共同願景,再結合政府和民間的智慧和力量,對這些願景加以執行落實,金門才會有較樂觀之未來。
就像以色列這個國家處身於強敵環伺的阿拉伯國家陣營中,卻能奮發圖強,自立自強;金門其實也在兩岸的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金門的未來如何發展?其實跟兩岸的關係和緩與否其實有很大的關連,「情勢是客觀的,操之於人;力量是主觀的,操之在我」,大環境我們無法掌控,但地區未來的建設與發展方向,卻是我們可以掌控的,無論是發展成觀光休閒島、大學城、養生醫療島、文創產業島、免稅購物天堂或是重大建設如:金烈大橋的興建、福利經費的挹注和金酒公司的永續經營,這都在在需要腦力激盪,集思廣益,所以我們關心的不應是誰來掌舵「金門」這艘大船,而是這位舵手究竟要把「金門」這艘大船航向何方?有人說:政治是人們最不喜歡碰的;但它又是與我們有最切身的關係,人人無法置身事外,因為我們都活在這塊島嶼上。
選舉是一時的,施政執行追求金門的進步和永續發展才是永久的。別在選舉只用一張選票就把金門的未來交給這群「舵手」而置身事外,身為「金門」這艘大船的船員,我們有責任付出關心、智慧和心力來監督這些「公僕們」帶領「金門號」航向繁榮進步、幸福快樂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