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兒女昔日的童言童語
週日晚間無事,在書房裡整理舊照片,順便把塵封多年,從前記錄孩子童言童語的錄音帶拿出來播放,與妻一起聆聽。記錄兒女童年的聲音,是二十多年前我與妻的巧思。當時家用攝影機剛問世,我們沒錢買那種高檔貨,於是就用相機與錄音機紀錄他們成長的生活點滴。
兒子是屬於「好奇寶寶」型的,對物理與科學具有高度興趣,這樣的性向似乎制約他在語言方面的學習發展;女兒則是不到一歲就會說話,兩三歲時,講話已字正腔圓,於是就成為哥哥學習語言的好伙伴。兄妹兩人玩耍的時候,有時我會悄悄拿錄音機在一旁錄音,隨後放給他們聽,這也引起他們的興趣。有一段時間,他們常把錄音機當玩具,自己記錄聲音。在那兩卷錄音帶裡,有他們天真無邪的嬉戲言笑,或是吵架聲、哭鬧聲,也夾雜著我們夫妻早已淡忘的瑣事對話。
其中有一段是記錄兒子剛上小學時,著迷於升降旗的情景。那是民國七十八年我調回金門服務時,兒子因羨慕學校升旗的學長,不上學的日子,他就在家裡舉行升、降旗典禮過乾癮。他自己充當司儀,唱國歌、哼國旗歌。妻回憶說,兒子把手帕當國旗,綁在窗帘拉繩上,妹妹在一旁敬禮,錄音機裡兒子的國旗歌哼唱完畢,窗帘拉開,國旗升上,客廳也亮了。
如今聽到他當年充當司儀的播報聲,以及恭敬地唱國歌,哼國旗歌,一板一眼,絲毫不馬虎。另一段是女兒「道生」幼稚園畢業典禮,擔任畢業生代表致辭,在家練習的聲音。重新聆聽,彷彿又回到當年我們應邀觀禮的現場,她穿紅色小洋裝,聲音清甜,不疾不徐地演說,贏得師長與家長熱烈的掌聲。
時光荏苒,兒女一天天長大,為人父母者也逐漸年華老去。當有一天,兒女告訴你,因學業或工作關係須居住在外,這時他已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大人了,雖然這值得恭喜,但做父母親的失落感也油然而生。面對「空巢期」,閒來無事,便會懷念起昔日子女整天圍繞在身邊像小鳥依人的時光,全然忘記從前養育兒女的辛苦。這時,偶而翻閱舊照片,回味從前陪他們成長的日子,似乎是最好的心理慰藉。
不過,有時候當兒女湊近時,面對一位個子拉高,講話聲音與從前完全不同,行為舉止已不再受你左右的人,你不禁會懷疑他(她)是不是另外一個人;從前那個經常哭鬧、黏人的「小孩」,是在跟你玩捉迷藏,悄悄地躲在世界的某個角落?
尤其,當那熟悉的童音再度在身邊出現,頻繁而親蜜地叫喊爸媽,更會讓人有這樣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