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名山功成繼往開來

發布日期:
作者: 郭哲銘。
點閱率:920

 去(九十八)年十二月一日金門縣文化局假「朱子祠」,舉辦了「96年續修金門縣志」的新書發表會,此誠可謂為金門近年來最大的文獻盛事。金門向稱「海濱鄒魯」,文獻之盛甲於上都,有關地方史志的纂修,自是富有悠久的歷史與深遠的傳統。四百四十餘年前,西洪洪受傷嘆「滄海遺珠」發憤撰述《滄海紀遺》,金門始有方志;再迨百餘年後,汶水黃鏘續予增補,「紀遺」方完全璧。此後後浦名士林焜熿、林豪父子,發凡起例,撰就《金門志》乙書,使得金門地區方志規模底定。洎民國四年設縣,縣府成立,縣志之撰述愈加肆力:民國十年劉敬纂修《金門縣志》、民國四十七年許如中編纂《新金門志》、民國五十六年印行陳漢光重修之《金門縣志》、民國六十八年印行郭堯齡重修之《金門縣志》、民國八十一年又印行郭堯齡增修之《金門縣志》;乃至民國九十年楊肅獻教授主持續修志稿。幾乎每隔十年即重修(印)一次,其盛況可謂空前;放諸臺閩各縣,無出其右者。
 然此次續修縣志非僅繼起斯文之盛,更重要的是陳展地區近十數年來,涵育養材之功。金門地區這十數年來,在「文化立縣」的大纛下,各種鄉土研究蔚為風氣,撰述立言更是汗牛充棟,非僅如此,更因鄉土研究深化密植,吸引了許許多多學養深厚的研究者,投身其間,所以近年來有關金門的研究,無論質、量均有劃時代的進步,因此研究論調「百花齊放」,例如關於撰述金門學的態度,就有「真愛重不自誇」、「愛在溫情與敬意中」……等不同論述的看法,這些研究風氣的凝成,自為這次編纂縣志最佳的土壤。
 其次,也因為研究基地與園地的拓建,壯大了金門學研究的陣容,此番修志三十餘位撰述者幾為「浯」產的學者及文史工作者,尤其總編纂李仕德教授,不但學養深厚,更耐得住「性子」,總綰全局,於浩瀚史料中、頭角崢嶸的叢林裡,發凡起例,終於「理」出這一數百萬言、十餘巨冊的大作,可謂功德完滿。還有,因為研究成果的豐沛以及網路資訊的發達,這次修志可謂歷來運用材料最為豐沛者,金門官方這十數年來各類出版品齊全,以及各研究者苦心孤詣的探究心得,皆是為這次修志創造了極美的養份。
 史謂:漢光武養士數百年,方有東漢士大夫的風骨氣節。金門歷經這十數年來,政府與民間重視本土文化的影響,使得金門的文化土壤業已培就、文化根苗亦已植栽,若能持續細心呵護,未來再一次的文藝復興,應是指日可待。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