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憶苦思甜話從前

發布日期:
作者: 施志勝。
點閱率:757

新年前後,拜讀陳延宗先生在本欄的兩篇大作,是過往他在軍旅生涯的點點滴滴。讀到台金交通往昔迄今的改變,勾起無限回憶,心有所感,不如「憶苦思甜」一番。
現在e世代年輕一輩,吃碗「滷肉飯」是稀鬆平常的事。民國四、五十年代金門生活條件極差,白米飯添加豬油、豆油、蔥花一攪拌,吃得津津有味,我們當作「好料」;另者,能吃到部隊伙伕班長給的剩饅頭或鍋巴,也是一種享受。向子侄輩提起這些陳年往事,他們都當作笑話一則;再說由金門搭軍艦赴台,抵達高雄十三號碼頭,登上岸感覺陸地在搖晃的那種滋味,他們無緣體會,都說,阿伯在「臭彈」。
民國五十八年國中畢業,一票同學赴台參加高中聯考,是搭登陸艦的初體驗,夏季風平浪靜,星夜的甲板上,幾個年輕小伙子強說愁滋味。寒假返鄉,時值冬季,海象惡劣,頂著十幾級的風浪,船身上下左右不規律的搖晃,船艙裡、甲板上、走道中,只要承受不住而暈船者,嘔吐聲此起彼落,嘔吐物氣味難聞,我未暈船,義務協助照顧同學、同鄉,見有吐得膽汁瀉地者,讓人心都揪了起來。
進軍校以後,搭船往返無數回。民國六十一年底畢業返鄉,先後駐防在成功、擎天水庫、榜林、太武公園等地。那個年代,海、空運輸都得仰軍方鼻息,由於機位、船票不易取得,鄉人找關係或透過特殊管道者屢見不鮮。我於任職金防部砲指部本部連時,因緣聚會,得與指揮部及後指部運輸官熟識,當年老家左鄰右舍請託張羅船票,平常每個航次找個三、五張不難,難在寒、暑假結束赴台者眾,船票需求量大,難免應接不暇,稍有不如人意,向隅者酸不溜丟的話語,令人懊惱,因此決定個人輪調到台灣,避開人情世故這些解不開的結。
某次休假,從台南駐地北上,攜公函至台北公館陸軍外島服務處登記機位,那位與我同軍階的空運官奚落說「上尉也想搭軍機,慢慢等吧!」接連三天都沒接到排上機位的通知,仍然每天下午四時去探消息,賭看有無臨時補上的機會,每次都會看到一位六十幾歲的老媽媽在櫃檯邊痴痴地巴望著,她說來三總看病後欲返金,已經來等了兩個禮拜都沒有消息,正談話間,見一小姐(當年金門名花)大剌剌的推了櫃檯邊「閒人免進」的那扇門,與一著便服者熱絡交談,當場開了機票,然後大搖大擺地走了,見此情景,一時火冒三丈,氣憤不平,請那位便裝者(自稱空運官)借一步說話,並要求開張票給那位老媽媽,否則絕不善罷甘休,他自知理虧,不但給了老媽媽機票,且另開一張給我,雖然如此,但對那位特權橫行的不公不義,深惡痛絕。
如今台金交通,民航每日數十航班往返,花錢買票,機會均等,但年節時仍供不應求,春節將屆,有勞官方與業者再加把勁,期以滿足外地遊子歸鄉團聚之願。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