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難忘的戰地春節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朝福。
點閱率:779

民國五○年代,金門島上駐軍超過十萬,官兵枕戈待旦,時時備戰。許多抽到「金馬獎」的阿兵哥,服役期間除非部隊移防或因特殊事故,否則終年都得戍守前線,不能返臺休假,外省籍老士官更是年年以軍為家。「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了讓阿兵哥紓解苦悶,過個好年,軍方對春節活動的安排是相當重視的。
每年元旦過後,當學校開始放寒假,春節的腳步一天天接近,在幫忙收成田裡的地瓜完畢後,我常與同伴到郊外的林間揀拾柴火。冬日裡,到處可看到阿兵哥準備過新年的景象:碉堡旁的鐵絲網,晾著令人垂涎的臘肉香腸,那是外省籍老士官親自調製,化解鄉愁的應景食品;一些營房開始粉刷打掃,張燈結綵;山裡不時傳來陣陣鑼鼓聲,阿兵哥正加緊演練舞獅舞龍,以便在春節軍民聯歡會上大顯身手。
大年初二,在金門高中運動場舉行的軍民聯歡會,是金門一年一度的盛會,平常不公開露面的防區司令官,這天通常都會出來主持。近午時分,標示防區各師、指揮部代號的「黃河部隊」、「長江部隊」、「天山部隊」、「神箭部隊」等醒目布條,陸續引領舞龍、舞獅、高蹺、旱船等遊藝隊伍進場。司令台兩邊的階梯和廣場四周,早已擠滿人群,大家都以歡欣愉悅的心情,準備觀賞這場令人期待的大戲。現場指揮向司令官行禮後,活動開始。一時之間,鑼鼓喧天,十幾條巨龍在廣場奔騰舞動,來回穿梭。舞獅的、踩高蹺的、跑旱船的也是各個使出渾身解數表演。難得脫下草綠軍裝的阿兵哥,穿上彩衣,變成搔首弄姿的老婦,滑稽突梯的打扮和搞笑動作,逗得孩童哈哈大笑。
有一年,「天山部隊」(後指部)打造了一條六、七十米長,約廿人執耍的黃龍,一登場即吸引所有目光。龍首昂然,栩栩如生,龍身飽滿,麟片閃閃發光,讓其他龍隊黯然失色。「天山部隊」巨龍不僅漂亮,舞龍技術也是一流。第二年,「天山巨龍」再度登場,雖然又吸引眾人目光,但其他部隊馬上花樣翻新,當大家忘情地欣賞群龍翻騰之際,其中一條龍突然對天空噴出彩色煙幕,這一招創意十足,讓在場民眾看得目瞪口呆,拍手叫好。原來,他們是把戰場用的煙幕彈拿來當道具表演。
在那年代,兩岸情勢緊繃,煙硝味濃。當時大陸正如火如荼地搞文化大革命,金門既是反攻大陸的跳板,也是「三民主義的模範縣」。戰地的物質生活雖不豐裕,但相較於大陸同胞正陷於「水深火熱」,島上的軍民並沒有太多的奢望。一股奮發圖強,積極進取的精神在人心中隱隱地鼓盪著,民心與士氣也是高昂的。而在那大地春回,軍民同歡,喜氣洋洋的春節假期,至少對於像我那樣的懵懂少年,心中更是洋溢著滿足與幸福。
而在往後的歲月,再也沒有出現那樣年味十足,令人難忘的新年景象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