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寫春聯」
過年前在網路上閱覽新聞,國內有許多社區提供春聯給住戶,有的社區則幫居民寫春聯。而網路上的格友來部落格拜年,有的也附上美美的春聯圖,讓我感染了過年的氣氛,也回想起一些跟春聯有關的事來。
昔日,家裡每到過年,春聯都是由我們孩子來書寫張貼的。當時家鄉駐紮著數萬軍人,軍民相處融洽。我最常寫的春聯是這樣的。上聯「軍樂民樂人人樂」,下聯「花香酒香處處香」,橫披是「軍民一家」。這是一對極具地方特色的春聯。更有趣的是軍中的碉堡、衛兵哨、砲台……。處處也張貼春聯,若還能收集到這些春聯的文字,也是一種集體的共同記憶。那時家鄉的過年格外熱鬧,來自大陸各地的「阿兵哥」身懷絕技,將各自家鄉的民俗技藝,展現在過年的慶典活動中,有舞龍舞獅、划旱船、戲蚌精、踩高蹺……,使得島鄉的年節熱鬧非凡。
我這過年寫春聯、貼春聯的習慣,一直延續到在台北工作。在台北的那些年,每當年夜飯後,便是一家大小寫春聯、貼春聯的時刻。這時,我最常寫的是通俗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橫幅則是「春回大地」或是「竹報平安」等。孩子也依樣畫葫蘆跟著寫「春」、「福」字,然後有模有樣的「倒」貼在自己的收藏盒上。在家鄉的住屋是四合院大厝,大門、房門都是方方正正的,好像是專為貼春聯而設計的。春聯貼起來不但好看也好貼。在台北住的是公寓,門外又有防盜門,所以只能將就的貼著春聯。來到北國的加拿大,每到聖誕節家家戶戶陽台、屋外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小燈泡以示慶祝,使得一片雪白大地增添不少暖意。因此,每年也入境隨俗跟著懸掛小燈泡,門上掛上一個花環,這是北國過年的特色。而寫春聯、貼春聯是我們過年的傳統,當家家戶戶貼著大紅的春聯,每條大街小巷過年的熱鬧氣氛,就被烘托出來了。有一回,我甚至突發奇想,我們的公寓為何不能設計成便於貼春聯,讓這文化也能融入現代的生活中?
寫春聯,當然要會寫書法。在這資訊時代,用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書寫,只要在電腦上敲敲鍵盤,然後送往印表機一印,根本無須動手寫字,遑論需要花時間練習的書法。一次,看到一則日本學童的書法比賽或是觀摩的圖片新聞;在一處廣闊的禮堂內,數百位學童或蹲著、或坐著,或趴在地上,於白色的棉紙上寫著斗大的毛筆字,那場面的壯觀及學童的專注,令人動容。
我們過年若也能找一處大禮堂,邀請學童集體寫春聯,也是一項有意義的年節活動。而活動不在比高下,在彼此觀摩與分享。當活動獲得大眾普遍重視,受邀請的學童被社會視為一種榮譽,便是成功的書法推展活動。前陣子,看到詩人洛夫先生以書法書寫自己現代詩的作品,也是一種書法尋求突破,另闢蹊徑的作法;也唯有將書法、寫春聯融入於現代生活,這項文化資產才可長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