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制服趣事

發布日期:
作者: 霧島。
點閱率:762

每個人從小到大多半跟制服脫離不了關係,不論是求學、當兵或職場。穿著制服不但是一種個人生命歷程的變化,也反映了不同世代的文化面貌。
我的童年生活,制服曾經帶給我一段美好的回憶。當時,小學三年級的班上正在選拔童子軍,一個班級只能選出二人。一開始瘦小如我,並未雀屏中選。但我實在非常心儀「小狼」的制服,眼看老師即將確定人選,平日羞於發言的我竟然鼓起勇氣舉手,毛遂自薦,希望老師可以考慮讓我參加。坦白說,事隔三十年,我已忘了說些什麼,但我還清楚記得講完後手心冒汗、心跳加快的窘狀。很幸運地,老師徵詢了先前被她提名的同學之意見後,同意讓我加入幼童軍。
幼童軍的制服是藍底白細橫條的短上衣與短褲、黃色的領巾、深色長襪打紅色綁腿,感覺十分威風。之後幾年的小學生活,我總是期待星期三課外活動的到來,穿上幼童軍的制服顯得格外開心。但是也因為太喜歡穿這樣的制服,當冬天寒流來襲之際,其他幼童軍紛紛套上外套、長褲時,我還是堅持穿著短衣短褲到校。當然,整個冬天都在感冒也成了家常便飯。
考上台北明星男校高中之後,學校福利社販售著「太子龍」浮水印的寬鬆卡其色軍訓制服。我們一群同學不想這樣穿,下課後跑到台北中華商場(1992年已經拆除)去訂做制服,合身之外,布料顏色也較淺白,感覺比較有朝氣;再配上一雙尖頭時髦的黑色皮鞋取代寬大樸質的「反攻大陸鞋」、軍訓帽略微向上折起,以及三分平頭留長那麼一些。然而這樣容易被教官盯上,每週的服裝儀容檢查幾乎都要複檢才會合格。不過就是這麼一點點的叛逆,彷彿就能為青春增添了許多顏色。
旅居美國期間,四歲及三歲的孩子分別送往不同的幼稚園唸書(美國四足歲以上的孩子唸的是preschool,而四歲以下只能讀托兒所)。老大讀的是教會附設的學校,有k1(中班)、k2(大班)二班幼稚園及小學、中學九個年級,其中只有最小的k1沒有制服。老大是k1的學生,自然不需要穿制服到學校。
有一次晚上,我們一起看電視,節目以真人演出美國獨立戰爭的早期歷史。孩子們很聰明,一下子就注意到當時美國阿靈頓(Arlington)這一帶的散兵游勇並無制服,相反地,訓練有素的英國軍隊穿著挺拔的軍服,雙方的交戰畫面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久,學校舉辦運動會,發了一件藍色T恤,上面印著Team K1。老大領了這件衣服十分得意,晚飯時竟然跟弟弟說:「我現在是英國軍隊了,因為我有制服,你還是美國軍隊。」制服,同樣給了他們童年生活有趣回憶。
有時我看到大學生舉辦制服日,約定某一天穿著高中制服到校。我總是為他們紀念青春的懷舊感到高興。我們一輩子總想穿上某些制服,也嘗試脫掉某些。而這就是人生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