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江南
我偶而忘卻眼前現境,彷彿仍置身在景緻秀雅、無處不詩的冬春交際的江南水鄉,沒有標的繼續延展著我的旅行。
江南像是一段懷古的夢境,即便是霜風雪雨的正月初春、即便是冷冽到極致,漫天所及只見黑灰白層層疊疊的景色,江南仍難掩她風姿綽約的獨特。
白色,是一夜飛雪堆積出來的白茫茫街道古徑;灰色的是天幕,更深層的是包含林園建築、人影車驛、梧桐枝枒、遠山疊影;至於黝黑,莫甚於徽派建物白牆上的黑瓦了,在一片冷颼颼的雪景裡,高低起伏、前後穿插的徽派建築更顯出她的美覺風姿,和我們熟悉的閩南磚紅瓦牆有著截然不同的古韻。因著不同的天地山水所衍生的建築風格,自有宜時宜景的搭配,一點都不容錯置。
並沒有預期會是在霜風雪雨中造訪西湖、拖著一身寒氈濕潮,登城隍閣遠眺繁華起落的新杭州都景。三面環山的西湖,自有她嫵媚的水色淵源,其中夾雜著古老神話、歷史傳說、詩詞書寫、才子佳人…………等等情結。或許季候未逢時,初春的江南如此蒼涼悽愴,倒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體驗。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描述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長」、李白送孟浩然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算來理當是農曆的春三暮月了,才有枝葉繁華的茂綠江南的絕美印象。雪雨中的江南孤清冷淒,似乎隱約透露著那些唯美、浪漫,卻終難有圓滿的一幕幕悲劇;雷峰塔的白娘與許仙、梁祝悱惻纏綿的蝶舞飛墳、 錢塘詩妓蘇小小引頸企盼的一生……
還好西湖的藕粉,嫩香剔透,在城隍閣高樓上望著外頭的細雪紛飛,騰熱飲來,暖烘了身也溫熱了離鄉的心,別有一番滋味。和妻子通上電話,告知我的狼狽處境,她還質疑:「不是說江南嗎,怎麼會有風雪呢?」
長江以南,卻還遠遠北方於台灣之緯度,江南其實並不南啊。
江南多水鄉,庭園樓閣、小橋流水、桃李梧桑、湖泊垂柳……。「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歷經風雨春秋、朝代變革,仍持穩延展著這片豐饒肥沃的平原大地,任它風雨陰陽、水月山江。更遠處還有滾滾江浪錢塘潮、孤蘇城外寒山寺、山清水明太湖景、烏鎮水鄉舟船渡……。
年節的氣息在這裡彷彿有了新的一種氛圍,是生活在台北逐漸消失的節趣與空氣中洋溢的喜悅,反倒像回覆到更早、更遙遠的舊時金門家鄉,逢年節時感染的飽實、喜樂與溫馨。向來,台北的年節越見冷清寂靜,人們趕在節慶之前選擇回到各自的家鄉,只剩一城的空蕩與靜寂。
深夜從明珠塔上眺望大上海,年夜的上海市簡直就是一池沸騰滾燙的熱鍋,翻滾在寒沁與亢奮之間;極目所及瀰漫著綻放的花火烽煙,此起彼落、綿延千里不曾稍歇。煙花及萬千樓群燈火輝煌交織的這座不夜城,在零度邊緣的冷夜裡歡騰過年,以他們的姿采、他們的奮進與自傲。
置身在深夜高塔,不勝寒沁。距離上回初識上海已經十餘載,十里洋場今非昔比,可以預見的是這顆東方珍珠將極盡綻放她的魅力,影響著未來的世界。目睹了即將登場的2010上海世界博覽會,在江邊荒地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為題,築起一片寬闊新穎、科技環保、富麗堂皇的巍峨新世紀,也為這個時代,宣示了中國江南的新定義。
在風雪異地的旅途中渡過一個年節,享受獨自旅行的孤寂;在繽紛的花火絢爛裡,透過遊艇玻璃窗欣賞黃浦江上雪花亂舞,暫時沉沁在亢奮難掩的情緒裡,啊!美麗的江南如歌如畫,如一曲交織著懷古思緒、弦歌不輟的新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