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浩氣常流─抗戰巨卷史詩畫展」有感
7月7日上午10時,特別出席在國父紀念館展出的「浩氣常流-抗戰巨卷史詩畫展」招待會,之所以特別前往是因為在2年前由重慶陪都文化公司的總策劃王康先生,由本會伊竑理事接洽,提議由本會代表民間協會協助在台展出,唯因當時總統改選在即,本會為顧及影響選情(因該畫中有馬先生畫像),暫緩辦理。不意該畫展已經由國家文化總會協助,由國父紀念館、重慶陪都文化公司、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等主辦,於今年7月7日至31日在國父紀念館展出。
該畫由王康先生策劃,及四川多位畫家歷時五年繪製完成,長達840公尺,高2公尺,面積18558平方公尺,人物近千名,其中還有台灣抗日英烈40餘名的巨構,如加上裝裱、拍攝、畫冊製作到搬運、展場與維護,期間真是艱辛備至,更遑論王康等製作團隊要等無形的兩岸政治氛圍化解,直到連戰先生到北京與胡總書記的「破冰之旅」之後,才讓王康先生放下心中一塊石頭,始相信有機會來台展出。
王康先生為何要策劃該畫作?他說是為了「還原歷史真相,找回人間正義」,一如王康所說:「中國抗戰死傷軍民3500多萬,為二戰各國死傷之一半,中國抗戰陣亡將士計340餘萬,亦居各國陣亡將士之首,而中國抗戰陣亡將領200餘名,為二戰65國反法西斯之總和。」而在民國38年兩岸分治之後,抗戰史被埋沒在兩岸各自的政治意識型態下,只剩下片面而模糊。時至今日,兩岸已破冰,走向和平和解之途中,那就該讓歷史的回歸歷史,讓那些中國抗戰陣亡將士的英靈們重回歷史的定位與評價,這幅巨畫就是為他們立碑立傳。
這幅畫卷首「故國」,由江碧波教授領銜繪製,描述抗戰時的200多名的母親顛沛流離,堅忍護衛兒女的動人畫面。卷壹「碧海青天國」,由歐治渝教授領銜繪製,描述1895年甲午台灣割讓到1945年台灣光復期間的抗日英雄如丘逢甲、劉永福、羅福興、林獻堂與莫那魯道等。卷貳「血肉長城」,由歐治渝教授領銜繪製,描述九一八事變經南京大屠殺到逃至大後方期間的抗日英烈如張自忠、高志航、謝晉元與各國援華人士。卷參「精神堡壘」,由張春新教授領銜繪製,描述抗戰時期教育如胡適、文化吳大猷、藝術齊白石、張大千等名人。卷肆「信義和平」,由馬一丹教授領銜繪製,描述抗戰時期國民參政會、國民革命軍、地方將領、北洋軍閥及外交官等,卷尾「祈禱」,由張志中教授領銜繪製,描述二十世紀東、西方著名和平運動代表人士如甘地、托爾斯泰揭櫫「維護和平,拒斥戰爭」之永恆理想,最後還有「千鶴圖」,由兩岸小朋友共同繪製,以青天碧海,日月彩虹為世界和平祈願。
「歷史不可遺忘,教訓必須記起」,但不是為了報復,當日本還試圖篡改「進出中國」的歷史,台灣還有少數皇民化的老政客還跟著起鬨,不要中國文化,除了令人不齒外,就是讓日本人還可進出釣魚台的理由。
在兩岸和平的氛圍下,台灣島內還在藍綠鬥個不停,除了自我設限外,就是為了現實的政治權利,那些政客中哪有人民?哪有和平?金門夾在兩岸之中,最是無辜,其實金門可在兩岸之中先行試點,請台灣當局開放金門,一如大陸開放平潭一般;大家來比建設,不必老是比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