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什麼樣的暑假作業
住希臘的友人在他的部落格上分享了這個故事,他說在他住的城市裡有所大學,今年在暑假給了學生一個這樣子的作業。這個活動的起始點是在城裡的火車站,大學的校長親自鳴槍,宣示競賽開始,然後參與競賽的學生必須以搭便車的方式,從城裡出發朝巴塞隆納挺進,最快抵達的隊伍,便能夠獲得「環遊世界」的大獎。
在台灣,元智大學為了增加學生的國際視野,體認世界公民,鼓勵學生提案,在年輕時候來一趟小壯遊。推出「百萬圓夢計畫」,提供高額獎金,打造國際舞台,讓學子一圓年輕夢想。計畫一推出,即有200餘人組成64隊,爭取最後出線的機會。在歷經學校安排長達半年的初階及進階特訓後,共有 5 個團隊脫穎而出,於今年暑假踏上國際圓夢的旅程。
在中國河北省邱縣,今年暑假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教育質量,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邱縣文教部門要求各學校給學生規畫豐富多彩「開放性」的暑假作業,縮減以往「試題性」的暑假作業。開放性暑假作業分為「嚐試學習型」、「親情互動型」和「實踐體驗型」三大類作業,每個大類又細分為多個靈活自由的作業小項。嘗試學習型作業是指讓學生在家讀幾本名著,看幾部電視劇或電影,抄背一些名言、古詩文等,並寫出心得體會或評論性文字;親情互動型作業是指讓學生積極參與家庭實踐活動,主動展開「家庭大掃除」、為父母做頓晚餐、舉辦一次家庭聚會等家族親情活動,從而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勞;實踐體驗型作業是指通過讓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自主參加一項社區或公益活動,創作書法、繪畫、手工作品,在社會生活中開闊眼界,錘鍊能力。
在新加坡,以少教多學為主要的教育政策,在不影響學生為高一層次學業做好準備的前提下,讓學生去塑造屬於自己的無限豐富而廣闊的學習世界,強調跨學科及互動式課程的學習。意謂少課內學科知識的學習,多課外多元知識的探索。在暑假,新加坡很多小學會組織夏令營活動。這些小學或安排孩子們在校內安營扎寨,學習音樂,舞蹈和戲劇,或組織他們去野外登山,參觀博物館、動物園和科學館等,幫助孩子們拓寬視野和結識新朋友。
暑假作業亟待創新。它的創新,不僅是作業形式的創新,更是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創新」。在暑假期間,學會騎腳踏車,學會一項電腦中文輸入法,學會游泳與換氣,學會煎顆荷包蛋,認識社區內的鄰居,了解家族的故事等,是不是更有意義也更有樂趣?敬愛的金門老師們,今年給了學生們什麼樣的暑假呢?嚐試用心不用力給孩子階段性作業,鼓勵學生動手與用心思考,培養正面的人生觀與處世態度及跨出鄉鎮,跨出小島的視野,讓金門的孩子有個不一樣的暑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