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談低碳城市
自英國在2003年提出「低碳經濟」概念之後,接著衍生出「低碳建築」、「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如今很多國際大都市以發展低碳城市為榮,例如西雅圖、倫敦、柏林、東京…等大城,早已積極控制能源消耗與抑制溫室氣體排放。更可以說低碳城市已是當前國際大都市致力追求的目標。由於這是一項新的主流價值,不免言人人殊;但總的來說,其主流價值在於降低環境汙染、減少市民的生活支出,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而且在最低環境負荷的前提下,吸引更高附加價值的。
面對全球化,城市扮演的角色逐漸超越國家,成為國際社會積極的行動者和競爭者,競爭條件也從過去重視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等先天優勢,逐漸轉為強調具有高技能人才、或更優質生活環境等創新利基的比較。因此,唯有取得低碳發展優勢,才是城市競爭力的保證,我們應如何來因應此項主流價值?或許日本六本木可為參考。
東京六本木是由六棟超高大樓連結而成的「中城(Midtown)」,除辦公大樓與住宅外,還包含商業、文化等多樣設施,除了富士、日本雅虎、遊戲軟體公司KONAMI把總部搬進這些大樓,還有三多利美術館、麗池卡爾登飯店,讓中城贏得「美與美的連結」的美譽。這個新開發區域原本就是樹木叢生的綠色地帶,建造中城時刻意保留了這些自然景觀,因此大樓建成後還保有四成以上綠地,包括一百四十株古木,鄰近又有江戶時代毛利家族的大宅院庭園,與綠地連成一氣,在大樓內逛累了,可以出來在公園裡享受綠意,號稱東京都內最新的綠洲。
易言之,這就是一個綠色的城市觀念,也就是一營造一個綠茵蒼樹的生活空間;除了建美學意念的建物、林蔭大道外,皆應以森林公園的理念來營造生活空間。平坦地種草坪、崎嶇地植栽各種花木,使我們的生活空間成為一個群木薈蔚、碧草如茵的「綠海」。各項建築則如同島嶼般,浸淫散灑在袤廣喬木、草坪的綠海中。這種蒼潔曠迴的空間,才是人性化的生活空間。
如何落實此一工程?首先是新社區及公部門建築,均應要求預留廣闊之綠化空間,平坦地種草坪、崎嶇地則植栽各種花木。其次是公有地及荒蕪地,應編列預算,全面整地種草植樹,至於私人建物及老舊社區,則應透過社區整體營造,逐年建案育樹培草,為了永續經營管理,應由相關預算及金酒編列常態經費,聘請專業園丁負責培育,並納入編制內人事;畢創造就業及美觀地貌於一役。
整體建築採用低建蔽率的設計,納入社區營造概念,將建築物退縮,打造十米寬的綠意親水步道,讓帶狀公園與建物景觀相互連結。建築外觀運用簡約現代主義,穿透建體與景觀之視野,低美花台與綠地空間創造寬闊的空間,散植黃蓮木、樟樹,取其落葉生根的意象,植培唐竹、桂花等,搭配四季花草,展現優質休憩的生活空間。這是今年園冶獎得獎者的評語,或可作為高談低碳城市者務實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