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情鍾高粱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維民。
點閱率:772

我非善飲之輩,也不知何時開始品上一盅美酒高粱,但在外地人面前,我常大拇指誇讚金門高粱的好,姑不論它是金門經濟的守護神,但金門因為有高粱,讓它從煙硝戰地變成酒香王國,確實不尋常。
的確,金門高粱酒要能永續經營,應該是每一個金門人的事,每一個人都要關心的。
那天,我心血來潮去參加「2010年第三屆金門高峰論壇」第二組(打造金門成為香醇酒香文化島)的議題,很想聽聽那些專家會談出金酒發展的高見,時間短促,發言急促,難以苛求聽到完整的結論,但我還是聽到一點心得與感慨。
我頗贊同美商台灣雅芳總經理王子云小姐所說的:「交中國朋友從喝金門高粱開始。」、「與好友才喝金門高粱」,她能說這些話,我認為她頗懂得高粱酒的性子,大家都清楚,喝酒其實不只是喝酒,也是在喝文化、喝故事,她能一語道破精髓,一下子拉近距離,不愧是行銷的「大咖」。
的確,我認為賣金酒,不能說從前只喝高檔的紅酒或威士忌,那會讓我覺得他根本不懂得高粱酒,那距離我們的土性太遠,我認為要賣金門高粱酒,一定要熟悉金門高粱酒,一定要能夠頭頭是道講起金門高粱酒祖宗三代的故事。
這讓我想起我的一位簡姓好友,十幾年前他到金門(當時他任職味全公司副理,管賣全台灣的鋁箔包飲料等;目前在崑山鴻海,管好幾千人的總務與安全。),就曾逛遍山外沙美金城的特產店,看到特殊的酒,就盡己所能的蒐藏,到如今我們碰在一塊,他還是常談起「金門大麴」的棗紅甕裝酒,當年市價如何在他的「搶購」之下,三天三種價;談起一瓶司令官餽贈貴賓的蘭花瓷瓶高粱酒,如何在山外特產店擺了三年,他才伺機「搶買」到;談起向沙美市場一家老字號雜貨店進得12打0.75的高粱酒,是如何興奮痛快;談起蔣公逝世的007手提箱的紀念瓷瓶酒,已經進入古董階級;講起金門酒,他比我這個金門人還內行,不得不讓我佩服。
有一次,我到他家,他用玻璃杯盛了半杯晶瑩剔透的酒液讓我品嚐,我輕抿嘴唇、輕壓舌片,讓酒液淌下舌根,哇!說不出的滋味,我問他是何種酒,他告訴我是30年酒齡的金門大麴,那時我喝到的不只是享受,更是一種驕傲。
我的朋友簡先生是一個行銷長才,在我的想法中,作生意的人,要豪俠,要大膽,要細膩,要溫情,要感性,通通要有,而他好像都有。
今天,金門的高粱酒,品牌已經建立起來了,但大家都說它做得不夠大(五年內金酒公司自估營業成長額50%。),因為它仍然留存政府公務員怕被罵的心態,預留跟議會議員討價還價的空間,預留退路,預留迴避失敗的藉口,這當然不對,我認為執事者宜有千夫所指我亦往矣的決心、毅力、勇敢與氣魄。
金酒的成功,金酒員工的努力,我們不可否認,且值得肯定與尊敬。金門高粱讓金門很驕傲,大家對金酒寄望很多,更須小心經營,除了釀酒的工夫,不遑多讓(比如保持金門高粱的在地性,千萬不要離開金門到他地開金門酒廠,先不說離開金門就不叫金門了,且其他地方沒有金門的空氣和水,會讓消費者對品質不信任,還認為是代工的,且難能控管假酒的追蹤,不是嗎?)。
此外,我認為金門高粱的礎石也要作好,比如:品酒教育(教懂任何一位消費者能夠分辨出酒的好壞,這對酒的分級與售價必然正相關。);典藏教育(要有完整豐富的金門高粱酒史館,說起故事好鋪陳。);酒史教育(教文學與典故,讓賣酒與買酒都有文化素養。);釀酒教育(發展金門的中小學、高職、大學的技藝課程,從小紮根,培育人才,才能永續經營)。
金門是一個不尋常的地方,不尋常的地方有這不尋常的酒,是歷史的巧合,也是上天的垂愛,讓很土性的金門人,有了高粱酒,變得熱情與豪情,大大提昇了金門人的財富,也讓金門名揚四海,是該珍惜。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