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還好與絕好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欽進。
點閱率:864

女兒抱怨門牙參差,說是小時候做爹的沒有好好護理。印象中,似乎曾和妻子為了要不要拔掉她已然動搖的乳牙爭執過,是否就因此肇下今日之禍不得而知,但牙齒不好看是事實,可能因此影響其心理發展亦不假,但若說因此令她人生灰暗、沒前途夢想,也忒過牽強。
小時候,曾有一陣子很迷機器人;只要是和機器人有關的文具、玩具、漫畫、影片,總要想方設法的弄到手。偏那時零用錢少得可憐,顧此失彼下,總有許多遺珠之憾。後來,有同儕想到資源共享、互通有無的作法;即先設定好標的物與一定的玩賞期,再依個人的經濟水平認購不同的商品,等東西買到手了,這樣能賞玩的機會及花樣就多得多。這樣的作法於今看來,雖然簡單卻有效率,不失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唯一沒有考慮進去的,是「人性」。
因為個人喜好殊異,通常心中的「逸品」輪到自個手上時,總想令其多停留些時候,於是乎,便有了「我哥借走了、我弟還在玩、被爸媽沒收」種種的藉口;再有,既然是自己夢寐以求之物,總希求其無瑕及完整,偏因是共同財產,缺胳臂斷腳,勢不可免,因而時起勃谿。因為以上因素,這個完美的計畫實施不了兩回,便告收攤,是以,絕大多數的時間裡,我還是看著別人手上的逸品流口水,而更多時候,還在為以前合資購買的東西權理不清。現在想來,為了個人私慾,斷送共同利益,真是笨蛋透頂,然而反證現實境況,這樣欲求不滿的伎倆似乎天天都在上演,要說人是永遠長不大的動物,倒也有幾分根據。
近來,麥寮六輕事件便是顯明的例子。
台塑六輕在雲林麥寮廠設廠十四年,與鄉民依存關係緊密,不只是就業、還有最實際的經濟效應。當年台塑選在麥寮設廠,麥寮也同意其設廠,前提自然都是利益考量。從資料來看,麥寮是雲林縣少數不叫窮的鄉鎮之一,光是台塑帶來的稅收就很可觀;麥寮鄉民每人每年由公所投保五十萬元意外險、全鄉路燈電費由台塑買單、補貼家戶電費、垃圾焚化也由台塑負責,還有學童營養午餐與獎助學金,也由台塑長期資助。現在一把火,讓麥寮和六輕的共生關係出現了失衡,雲林縣政府認為有理由據此要求更多與「環境正義」對價的MONEY,三、五百億元自不在話下,最後還得附帶N年後,六輕得自麥寮滾出去,以示交代。
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是個永遠爭執難清的問題。如若台塑投入了上千億元的資本猶難以保證六輕與環境的均衡,那搬到那裡,都是災難;但如果這只是一次趁勢而起的金錢遊戲,那只能說,麥寮人缺的不是危機意識,而是政府始終未能建立一套具信服力的監督機制。這個政府當然也包括帶頭下跪的蘇縣長所代表的執政團隊;如果撒潑就能解決問題,那我的機器人之夢也該有個美好的結局。
女兒為她的牙齒苦惱,我也同樣苦惱未來可觀的矯正巨資。既然同樣是受害者,何不反過頭來想想:人生的苦惱,是否只在要求絕好,而非接受還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