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孰真﹖孰假﹖

發布日期:
作者: 周志強。
點閱率:890
字型大小:

日前與朋友談起到人生走到了不惑之年所剩何許?而所求又為何?平庸如你我者,家庭、工作大抵上占據了時間的全部,即使不完全被這兩者綁架,至少難以從它們所設下的泥沼中掙脫。現實生活總是如影隨形的追逐我們,越是想甩開而快步奔跑,越是感覺莫名的壓迫感。
人,一旦自學生的身分脫離進入社會後,就開啟了獨立人生的旅程。一開始對未來的憧憬、努力不懈,在自己人生的行囊裡增添了名與利。接著繼續在行囊之中逐一加入了車子、房子,然後家庭等,旅程的步伐日益沉重。雖然也有許多人或許一開始就打定主意過一種生活,在同一個單位或選定一項職業終其一生。就這樣度過而立之年,乃至不惑之歲等,一方面灌溉人生、一方面卻也收割自己的生命。
無論如何的選定自己的人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顯複雜。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加順利無礙,同時也是群體生活所必然的,每個人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出了一個自己很難察覺的自我。更正確的說,那是一個「外在的我」,客觀環境看待自己的「我」;當然,這個外在的我是對應到一個深埋內心、自我認定的「內在的我」。
與朋友閒聊之中,發現這並不是特別某個人這麼認為,而且兩個自我的差異無時無刻地不存在。好比說,最常被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才不是這樣!」或「你不了解我!」這表示外人(環境)透過你的行為所建立的你,和你內心所認定(認識)的自己是不同。但是究竟孰真?孰假?這困惑隨著年紀的增長,只是增加。
工作越多、責任越大時,所要顧及的人情事故似乎讓外在的自我更形清晰,而內心曾經想要追求夢想的熱忱則日漸消退。甚至自己會感到違背自我的心意,只為了迎合工作及人群的需求。然而,現實的差解仍是在我們背後無情的鞭策著,我們往後旅程上的腳步只會比起剛開始時來得沉重。
現在的問題也只剩下「外在標誌的自我」和「內心認定的自我」,這兩者誰才是真正的自我?許多饒富啟發性的電影小品,經常繞著中年人在家庭與事業平穩之後的內心焦慮。但也許這也僅僅是人們,總是無時無刻不能滿足於現況,造成內心需求與現實供給之間的落差。而老祖宗所言的「不惑之年」,是否正因為這是人生的常態,所以再三告誡我們:人生的旅程中,在此間該當學會跳脫迷惘。調和外在與內心的自我,也許是人生到了此一階段所必需經營體悟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