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日本神戶的薄餅餐會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873

認識神戶的王朝基女士,是透過山后王敬祥之孫、僑居日本、知名建築師的王柏群的引介。七十多歲的王朝基女士,健康樂觀,看起來頂多五十多歲,有著料理的好手藝,尤其是精於福建薄餅(潤餅)的製作。在神戶地區,她可是一位活躍的薄餅老師,推廣健康飲食不遺餘力,所撰寫的食譜更經常被當地媒體報導。
近年來二度造訪神戶,總會與王柏群先生聯繫。而他總是打電話給她的「朝基姑」(輩分上,柏群先生稱王朝基女士為姑姑,但事實上年紀相仿),說「江先生來了神戶,要來吃薄餅。」我是個怕麻煩別人的人,但此時只得客隨主便。因為薄餅材料的準備需要提前一天,加上當天一早又得起身準備,我無法辜負大家的好意。朝基姑的家在神戶北野異人館區的坡地,步行上山,總覺得心情愉悅。在她溫馨的房子裡,永遠是笑聲滿盈、香味四溢;而我們的薄餅餐會,柏群先生還會邀請一些人參加,在那裡我認識了大阪大學榮譽教授舟橋國男、神戶福建會館秘書長林正茂等關心在日華僑事情的前輩。吃薄餅必須用手,優雅不了,無形中拉近了大家的距離。
朝基女士是王敬施的養女,原籍福州,自小被抱到王家養大。在薄餅餐會中,我聽到她講述王敬施(1887-1961年)的故事。王敬施十九歲時受到堂哥敬祥之喚,東渡日本神戶,加入復興號學習貿易業務。由於認真負責、富正義感,敬祥培養他做為復興號的接班人。1923年王敬祥逝世,之後敬施將店名改稱「致和公司」,貿易平穩繁盛了許多年。二次大戰期間,在日華人的海外貿易受了很大的打擊,不得不停止營業。1945年3月,致和公司的房舍甚至還遭美軍轟炸。王敬施一家所幸沒有傷亡,但之後接連搬了三次的家,財產損失慘重,只剩一些原先存在銀行的儲蓄金過活。
有女長成,王敬施將朝基嫁給了台灣籍的旅日青年。未幾年,王敬施不幸腦溢血,造成半身不遂。此時年歲已高的他,希望返回金門家鄉,安養天年。這一年是1958年,虛歲72的王敬施,自神戶獨自歸鄉,在金門的起居受到王壽盆兄嫂的照顧。根據王壽凱、壽盆的回憶,他雖然行動不便、財力不如極盛時期,但仍關心家鄉事務,如捐資修繕海珠堂,並為學堂添購設備供後輩讀書。1961年元月11日,王敬施辭世,享壽75,下葬於他生前親自挑選的五虎山麓之墓園。
王朝基多次自日本返回金門,到父親的墳前上香。她告訴我,父親敬施個性嚴肅、一絲不苟。她小時候不太敢接近嚴父,不過長大之後回想起來,卻能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感受到父親的愛。她雖為養女,不忌諱出身,只希望在她有生之年,看到父親的事蹟能在山后海珠堂被呈現出來。
王明玉(國珍)、王敬祥、王敬施一生在海外打拚,功成名就,但都長眠於金門。事實上,金門縣文化局可以更加積極地將這些墓園指定為縣定古蹟,彰顯華僑精神,也給海外鄉僑後代多一些的心靈慰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