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藝人
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陸游任瑞安主簿時作的詩,盲翁作場,街頭藝人擊鼓說書,八百多年前流行於溫州瑞安的民間唱詞。盲翁說《琵琶記》蔡伯喈考中狀元後,貪慕榮華富貴,拋棄髮妻趙五娘,另娶牛太師之女。五娘一路艱辛進京尋夫,伯喈不但不相認,還用馬踏死五娘,天公震怒,暴雷將他劈死。趙五娘彈琵琶,沿街乞討賣唱,今日如果沒取得「街頭藝人」的證照,搞不好要以「阻街女郎」的罪名送警法辦。
「街頭藝人」指在公共場所,表演拿手絕活的藝人,有音樂家、畫家、行為藝術家等。早時北京天橋,街頭藝人的玩意可多著!他們取悅路人,並獲得微薄投贈。街頭藝人的表演形式繁多,例如歌唱、口技、默劇、樂器演奏、畫畫、雜耍表演、說書等等,在世界上許多大城市,都有街頭藝人的表演,依此維生。街頭藝術也是一種藝術推廣、藝術普及的途徑。
金門鄉賢李國俊博士,是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指導博、碩士「戲曲學研究」,並帶研究生組成「青玉齋」傳習南管,三年前考取台北市街頭藝人,推廣南管音樂。三位博士後研究員、三位博士與兩位碩士的組合,堪稱是學歷最高的街頭藝人。李國俊宏遠規畫,在金門的國中小成立南管樂隊,還推動「金門鼓吹樂保存傳習計畫」研習課程,復興故鄉的傳統音樂。
民國88年春,李國俊支持「金門樂府傳統樂團」成立,是金門第一個立案的藝術團隊。「金門樂府」歷任團長楊清風、陳秀珠、李麗娟、陳秀月等逐年執行,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金門傳統音樂傳習計畫」。聘正音文武場的梁飛倫老師、南管及鼓吹樂的陳金潭老師、傳統音樂與西洋管弦樂兼稔的許銘豐老師,開班傳授。每年辦二次成果公演,演出南管、鑼鼓、正音(京曲);93年曾於總統府的「金門地方文化展」演出;參與僑鄉音樂會,及每年迎城隍踩街活動,更常與泉州(南音的故鄉)做頻繁的交流。
「金門樂府」現在經常演出的成員有陳金潭、許銘豐、楊清風、倪雲飛、陳秀珠、李麗娟、陳秀月、黃秀中、黃燕燕、董霞治、楊明雪、林美月、汪月青、李清海、許虎、王世祿、李允明、吳鼎仁;唱腔、京胡、月琴、鑼鼓、琵琶、簫、笛、二絃、三絃各多所兼擅。今年十月通過金門文化局「街頭藝人」的考試,將來可以從事社會公益活動的街頭演出;等我們的退休金,被政客搞得無以維生時,無力抗爭,但有走上街頭的執照,自食其力,以藝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