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有啟無愛即無憂
昔日小學裡,常見同班緊鄰的兩位同學,小女生為防止臭男生超過界,常會在桌子上劃一條線,表達著濃厚的警告意味。年紀漸長後,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劃一條線的事也常若隱若現,軍旅初期,「漢賊不兩立,敵我不並存」觀念透過政治教育深植在同學們心中,那一條線更為明顯,有如楚河漢界,涇渭分明。
官校黃埔湖畔環湖跑道,也似若一條神秘的線,將全校區隔為三,分別進駐著正期班、專修班與預備班。初為少年兵年代,由戰地來的學長們對於嚴格軍事訓練並不以為苦,好奇的是,校園裡始終精神飽滿的學生,常因為不同班別而會出現爭端,這些爭端現在看來,根本就是在玩家家酒遊戲,那時,同學們卻都當一回事。
在校外,軍校與民間學校也有「爭執」話題,大多以「橄欖球」、「足球」與「籃球」等比賽為主,這些比賽雖是君子之爭,但火氣有時也會過度燃燒到場外。而血氣方剛的軍校學生,有時也會因校友受人欺侮,或為爭風吃醋,不同軍種的兩校學生曾在街頭裡怒目相向,甚或宛若世仇般相尬開打場面。
畢業典禮那天,成為每位軍校生軍旅生涯中最大的分野,一條明顯的線區分兩階段,前者是百練成鋼的養成歲月,後者為赴湯蹈火的服務年代,每位同學帶著一身專業本領,相繼告別母校分發部隊,各奔前程,為國為民獻上心力,而學生時代的點點滴滴,抽空回味感覺好玩又好笑。
演習如同作戰,部隊官兵們神經都緊繃起來,絲毫不敢輕敵,兩軍之間,一條微妙的線明顯的劃分下來,宣告著你死我活的爭鬥必將上演,而不論藍軍或紅軍,官兵們在這場生存遊戲中,都已成為生命共同體,催促著大家把這實戰般的演習任務當作一回事,因為「模擬演練」中,人可以死無數次,但「現實戰火」來臨時,輸家難以重來,那一條火線,常是作戰兩軍全體官兵面臨生離死別的一條線。
早期部隊輪調外島,一度兩年,由金門移防台灣者,兩年後調回原駐地,先遣部隊重踏舊地後,一條細微的火線即逐漸明顯起來。換防雙方交接事務時,年輕氣盛的士官兵難免會有所爭執,前一次不愉快經驗,常會影響到這一次的交接情緒,於是有些部隊離開金門前,會將私人購買而帶不走的物品銷毀,或送給友軍與百姓,也不留給接收單位,這種嘔氣有時也會隨著老鳥交代菜鳥「輪迴」好幾年度。
時間與時間之間的一條線,常見是某種苦其心志的成果,或是某種圓滿的出發;人與人之間的一條線,有時是成就百年志業的開始,也常是世間良緣的啟迪。半世紀光景,台灣海峽由鴻溝成為兩岸海上鄉情絲路,證明著許多昔日的嘔氣,當下看來常是令人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