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老人政策
「這是個老年卻乏人照顧的社會!」這不是譁眾取寵,而是真實卻少有人敢面對之問題!且看邁入高齡化社會的我們,長期照護的需求迫在眉睫,但目前對老人之照顧,卻是靠無數外籍看護工,及無數犧牲掉生活品質,乃至犧牲掉工作的親人支撐。且這還是中產階才有的「待遇!」可知有多少經濟弱勢者的老人是生活在「生不如死」的環境下。但反觀世界上一些先進國家,諸如瑞典的老人卻能在尊嚴中老去,那是因為他們有高密度的「公營居家照顧」,讓家屬安心,過正常生活且不陷入「久病無孝子」的窘境中,頗值高度老人社會的金門參考。
何謂公營居家照顧?就是由專業、專職的「公務員」及志工,為老人服務。使老人能在舒適環境中有尊嚴地「老去」。以瑞典為例,就有約九成三的老人住在由政府改造,適合老人活動之家中,仰仗無數專業的「公務員」及志工照顧。而這一套照顧體系,何嘗不是高度老人化,卻有高度資金之金門借鏡?
公營居家照顧之主要精神在於「專業、專職人員為老人服務」;且不影響家人正常生活的模式。因為專業、專職,使老人能受到最妥善的照顧;更因為是專業、專職,也無形中增加了不少工作機會。更重要的是,其家人不致因照顧老(病)人,影響到正常生活,甚至為了照顧老(病)人而辭職,破壞了正常之社會經濟活動,更衍生了一定會出現;但大家不願道破「久病無孝子」的雙敗結局,以致生者無品質;(老)亡者無尊嚴之地步,這才是最實際、最符合人性之老人政策。
當然高福利之老人政策,也有其後遺症,諸如高稅收等。但人都會老,因此,若能以此觀點來看待高稅收,或許心理就會坦然接受。尤者,以金門之財政狀況,若能檢討目前諸多不宜的福利政策,就此精神加以改良,是有機會成為全中華民國最佳之老人政策,且會帶來青壯人士長駐金門之正面效應:那就是寓老人照顧於移民政策。
也就是說,若能以專業之眼光,停發目前一些浮濫之福利,集中資源於建造適合老人居住之住宅,並由受過專業之「公務員」照顧,一律由公費負責;但條件就是必須有相對之青壯家屬移籍金門:就業、消費於金門。為了公平,以年度所得,酌收家屬7分之一所得;但更重要的是年度內必須有10分之8以上時間在金門長住。即使因故無法在金門就業長住,亦可優先經專業訓練後,成為居家照顧老人之「公務員」。不同的是,傳統之生活方式是由家屬獨自照顧,而今成為拿薪水、照顧眾老人之「專業公務員」而已,配合我在多篇論述中提到的召攬宗教醫院進駐金門之議。這才是兼顧財源與老人之至當方法,更是歐美等先進國家老人政策之核心價值。
切記!「每個人都會老!」因此,今日諸多高福利之老人政策,不正是明日我們享受,澤及子孫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