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霞浯吾吳祖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1,062

去年清明,隨李錫奇大師到延安祭黃陵;今年清明,晉江霞浯祖家邀我,首祭霞浯始祖念三公之墳。明萬曆,先祖吳成基從晉江下吳(霞浯)來金門教書,開基安岐下吳,到我是十二世,四百年了。先祖正處於明清動亂,清初遷界,前三世神主遷回霞浯遺失,兩岸隔絕四、五十年後,霞浯尋根,金門的族譜自己無法接連前三代,與祖家兩地族譜更是連接不起來。可確定的是,開晉江霞浯一世祖念三公,墓葬在石獅,是共同的祖先。吳念三,宋末開基晉江霞浯,墓在石獅市永寧鎮塔石村,北臨虎岫寺,墓旁豎一示禁碑,道光19年晉江縣正堂立,保護我祖墳。今年初,晉江市西園街道霞浯老年協會的宗親,要我從金門具函,一齊向政府申請豎立文物保護石碑。審查單位是石獅市博物館,李國宏館長是我舊識,急電求助李館長,已批准為霞浯吳氏七百年始祖墓,豎立文物保護標誌,列為涉台文物。
今年清明前,我與華東又去拜了呂世宜墓,2007年列入廈門市涉台文物,墓今年政府剛整修、豎碑,可惜沒任何紀念活動。我與添財、宗陵去跟廈門書協陳秀卿交涉,籌畫在廈門合辦呂世宜書學研討活動。清明後,我去霞浯祭祖,並商討祖墓的修葺規劃。到石獅,宗親已站列山頭鳴炮歡迎,我兄弟三人偕侄,代表金門安岐宗親,致祭如儀,跪讀祭文,岫山浯水,裔孫共仰,我們遲到了幾十年。念三公墓後,已被採石挖空成深淵水谷,墓前石場盤據,建商起樓,漸漸侵逼祖墳。墳前旗杆石座,文革慘遭破壞,現要全力復原宋元風格,修舊如舊。
霞浯吳氏宗祠修建好未奠安,對聯原由晉江狀元清吳魯及其子吳鍾善所書。鄉人還收藏一把「半馬蹄」南音琵琶,明張瑞圖所題的字,擬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明崇禎進士吳震交手書「浯里裕後銘」,有「浯岡西下,浯水東屯」句。念三公有二子,一號東浯;一號西浯。「浯」與「吳」關係密切,晉江小浯塘有吳氏祖居;翔安新店還有一個霞浯,是南宋狀元吳潛派下的祖居地,六世瑞公,明初徙南安上浯(霞浯東),萬曆再遷霞浯,還自號浯江。
泉州一條浯江在天后宮前順濟橋一帶,明蕃舶航聚之地,進口香料由浯江用小船,經金山水閘入破腹溝,運至水門巷的舶司庫。浯江,即泉州晉江下游的石筍橋(浮橋),至市區南門順濟橋(新橋)這一段。巽水與筍江匯合的起點就稱浯江了,「浯浦之上」是泉州最為富裕的區域,民間還流傳著「金浯江,銀聚寶」的口頭語,鯉城區新華南路有一條浯江路。《晉江縣誌》:「晉江之水經南安雙溪口,經臨漳門外白塔山,名為筍江。又東流至德濟門外,別名浯江」。泉州詩會,吳鍾善《浯江競渡詞》:「不識浯江曾有此,翻因輸卻碎龍舟」;汪煌輝:「浯浦東橋矯如龍,浯浦東水青於峰」。現藏閩台緣博物館鐵鐘,鐫:「泉郡南門外浯江鋪塔堂鹿港郊公置」,此鐘是台灣鹿港旅泉商家,道光17年所置於浯江浦上。在在證明浯江在泉州,我還不能證明,閩南吳與浯江的淵源在哪?「浯」與「吳」同音,有何臍帶關係?待考!
金門浯江,顯然與泉州浯江脫離不了干係!整治浯江溪是金門人的盼望,浯江,母親河啊!你是金門人千古的令名。總教官報報〈哭泣的浯江溪〉:「浯江溪,如今卻硬生生的埋葬了大家的回憶,浯江是幾世代子民足以自豪的燈號」。源頭活水要救活,喚醒浯江潮,一波新高潮再迭起,不要再教金門人空向秋水哭「逝川」!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