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魔術時刻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鈞堯。
點閱率:671

蘇東坡憶亡妻,曾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難忘的,豈只亡妻?蘇東坡的詞點出時間是一個魔術。當經歷現在,品嘗擁有的時空,我們無法意會時間的流動,縱或體會,也不會了悟現在已被「終止」,現在正成為過去,而必須讓出間隙,透過時間縫的窺探,才知道時間已完成它的故事。
每逢故鄉聚會,我總想到蘇東坡的詞,想著屬於故鄉的魔術時刻。記得二十一世紀初,金門麵線、貢糖等商店,於台北京華城盛大辦展,推介產業。展場鄉親匯聚,京華城變成金門城。當時,我甚少受邀參加同鄉聚會,在異地聞鄉音、知鄉情,看見金門衝撞戰地束縛,建立文創品牌,欣喜安慰。
後來,因緣際會認識牧羊女、王水衷、李台山等鄉親,他們主導同鄉會運作,往後幾次於新莊、中和、台北市等地聚會,才知道旅台鄉親並非遊子失根,而透過組織,在彼此心裡栽一畝地瓜。還幾次是李錫奇或楊樹清邀約,談遠事、聊近故,對故鄉有更多了解。在金門的聚會,常與文化局長李錫隆有關,或白酒美食之旅、或文藝營跟文學獎評審,若事件重要,李沃士縣長或吳友欽副縣長與會,飲酒、談話,幾位首長都熱情豪邁。
兩年前,為籌備迎城隍,縣長李沃士與議長王再生,於北市武昌街舉辦記者會。公司就在左近,下騎樓,轉重慶南路進武昌街,彷彿一下樓,就到金門城。
聚會與活動,增進我對金門理解,延續我故鄉的記憶,而不至於嘎然留在十二歲、我離開故鄉那一年。正因為後來參加的活動,讓我從表層的時間,挖掘歷史內在,滋生了後來的歷史書寫。於此看,聚會與活動當然是一種魔術。
屬於故鄉的魔術時刻還有婚喪大事。五月,外甥結婚,兩個島的家族成員聚集,外甥的人生大事,是鄉親的團圓大會。堂姊、堂哥多五十開外,孩子已就業,或就讀大學與高中。我們的重逢,很容易就置換時空,重回童年,在擁擠的三合院中,他們穿學生服,我穿開襠褲。
六月底,家族長輩高壽往生,宗親聚集,故事跨出三合院,看見了田埂與屋舍,如何構成村落,大路與小徑如何彼此界限跟連結,我們寒暄時,做醮的廟口跑了出來,三牲蔬果在嗩吶的急鳴中飄香;老榕下,父老摘葉子吹奏的景象,與黃昏倦鳥的剪影一起放映。記憶不只屬於個人,而屬於你、我,屬於群體。長輩的凋零意味有人離開集體記憶,但也重新為記憶做了連結。
比較意外的魔術時刻發生在今年二月福州之旅,參加兩岸網路文學評審,會後主辦就近,於平凡無奇的餐廳會餐。店小,菜卻雅致,是意外的收穫。甜點是久違的「甜飯」,糯米和金桔、蜜餞跟甜豆,我才看見,就覺眼熟,舀一勺吃,禁不住大驚,竟在福州吃到故鄉的「甜飯」。
我考慮很久,才決定婉拒主人為我另購兩份,帶回台灣的心意。筵席散了,我離去前,猶回首,桌上殘餘的「甜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