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島嶼夏夜

發布日期:
作者: 翁翁。
點閱率:697

小女兒趁著暑假和高中的同窗好友結伴到金門旅行,兩位身上都流著金門血液的女孩子,對於金門家鄉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她們是上了附中,碰巧編在同班又結成莫逆之交後,才發覺原來竟還是金門小同鄉,這份特別的情誼讓她們即使各自考上不同的大學都還常常玩在一塊。
叮囑女兒到了金門一定得抽空去老家探望阿嬤。她面有難色,說是團體行程,還計劃去小金門、廈門,留在金門的時間其實零散而短暫。重要的是,她說老爸啊!我最後一次去金門是念小四那年,我連金門的樣子都印象模糊,更別說阿嬤住在那個地方?我想也是,每年雖說大約總會飛回金門兩三回,但大多是公事或團體行程,來去匆匆,至於清明時節耽心霧季交通不定,通常也不敢帶女兒們回金門掃墓,怕耽誤了她們課業。沒想到這麼一晃,小女生大學都已經唸了一大半。
有長長的一段時間都是老爸老媽來回往返金門台北兩地,老人家顧慮交通花費高,大家又都忙碌,所以想念孫子孫女時,他倆就飛來台北看看,大部分時間,老人家選擇在悠閒的海島家鄉自在生活。
給小女兒畫了一張簡單的地圖,標示出老家位置。傍晚時接到電話,她已經找到下堡的老家,她說這兒好像一座空城,久久不見一個人影,阿嬤不在家,大門沒上鎖。她們一夥七、八人,就闖進屋裡探險。好在阿嬤適時回來,看到一屋子人頭,驚嚇不已,還嘟嚷著干會是遭小偷啊!直到小女兒開口喊阿嬤!老人家才鬆了口氣說:要回金門怎麼沒先打個電話呀!
記得孩子剛牙牙學語時,阿公、阿嬤每天總要逗弄幾回小姊妹:「妳是蝦咪郎啊!」。 孩子總是認真大聲的回答:「哇是金門人!阿公阿嬤也是金門人!」老人家向來以生為金門人為傲,一輩子堅貞無悔地守候著這座島嶼,外界的風風雨雨對他們來說,不過是過往雲煙,無關痛癢。這是老一輩鄉人的堅持,島嶼就是他們的全部,榮辱憂歡,是一生的全部,是那個艱苦時代的鄉愿與宿命觀。
孩子們長大以後,逐漸有了自覺,她們意識到有一座遙遠的離島,或許和她們有些關連,有些微妙的牽扯,但那是阿公阿嬤與老爸的故鄉,一座充滿神祕色彩、戒備森嚴的島嶼。最後的記憶是:我們站在臨海邊的小徑路口,荷槍實彈的海防衛兵擋住了我們去路,堅持不准我們靠近,孩子看見遠方的海潮,興奮的嚷嚷著要去玩海水,然而,禁忌終究無法攀越,只能黯然的回頭離去,也離開了對於一座久違島嶼家鄉的眷戀。那是一九九二年,夏天金門,一段遙遠不堪的記憶。
中年的我才開始回首島嶼,開始不經意的懷念追憶起所有關於島嶼的訊息,也才認真的串聯起與島嶼的情感連結。和女兒們認真的討論過,她們堅定的認為,台北才是她們的故鄉,因為她們在這兒出生、在這兒生活,所有關於成長的記憶點滴都在這裡,連身分證的出生地也是。我無意強加這一段苦澀的鄉愁於她們身上,只能默然。
透過簡訊,小女兒語氣興奮:瓊林的夜晚很美麗,亮橙橙的路燈,有風、有海的氣味、滿天星星、許多跳舞作體操的老阿嬤、阿公都聚集在夜晚的廣場上,親切的吆喝我們也一起運動,好好玩……
很高興小女兒以她親身經歷的方式,接近島嶼認識島嶼,喜歡上島嶼的夏日海灘、熱鬧的村莊夜景,儘管她所描述的歡熱夜晚,是我在島上生活十餘年間,不曾看過的景象。但是有什麼比親身經歷的印象更加深刻而真實呢?或許哪天,也該回去島嶼感受這個時期的島嶼夜晚氛圍,我這離鄉顯然太久的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