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再論不朽的追求

發布日期:
作者: 蔡振念。
點閱率:811

中國古代不死的追求,以秦始皇最為有名,史載始皇派遣了大量方士入海求不死藥,最後方士或一去不返,令始皇含恨而終。但後世追求不死之人,仍絡繹不絕,漢武無疑是最著者。中國人原始追求長壽的想法至此轉變為對成仙不死的渴望,上行下效,流風歷久不衰。東漢道教流播之後,道教徒煉丹養生之術推波助瀾,求仙故事益演益烈,返璞歸真,存性去偽的思想變成道教徒養生不死的追求,導引避穀、房中之術之類的書也大量出現。兩漢求仙風氣的大盛,引來了不少理性派士人的抨擊,首先發難的當推陸賈,其所著《新語》云:「苦身勞形,入深山求神仙,棄二親,捐骨肉,絕五谷,廢詩書,背天地之寶,求不死之道,非所以通世防非者也。」大賦家楊雄也拒斥長生不死的可能性,其言曰:「人言仙者有諸乎?曰: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自然之道也。」楊雄之友桓譚附和楊之看法而云人生「如彼禿燈,脂索而炷燋禿,將熄滅」。對於神仙之說,桓譚頗不以為然,他說:「無仙道,好奇者為之。」另王充除在《論衡》〈論死篇〉中論人死後無識無知,無所謂靈魂外,又在〈道虛篇〉中詳論神仙之道的不可行。
雖然理性派士人對於神仙不朽的想法大加撻伐,但並未能阻止服食求仙的風行之勢,迄於魏晉,風氣未曾稍戢,據曹丕《典論》所載方士如郗儉者流,臨鄴城而城中茯苓為之暴漲,左慈所至之處,生徒景從,方士之力,竟至能影響當時政治,曹操也因此不得不將彼等集監視。
曹操之子曹丕雖在《典論》〈論方術〉中痛斥方士之妄,但卻在〈與鍾繇書〉中肯定了延年之術的奇方,他將傳言中可以延年的菊花送給鍾繇,「以助彭祖之術。」曹丕之弟曹植和他一樣,面對方術神仙之道,顯示出一種矛盾的心態,一方面他在〈辯道論〉中申斥方士之偽,另方面他自己又大作遊仙詩,追求神仙不死。曹氏父子之後,神仙之道未因曹操縶方士而戢止,反而變本加厲,此蓋由於魏晉亂世,人命朝不保夕,戰禍相循,世人於是求神仙以避亂世,神仙的追求可謂不絕如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