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S的迷思
一位如你我一般的平凡旅人,為了省錢或是其他我們不知道的原因,搭乘了韓亞航的班機,經過仁川再飛到目的地-美國。原本自以為理想的安排,到了中轉的韓國機場下機,才晴天霹靂的發現滿滿的行李中,竟忘了攜帶必要的美簽護照;按世界各國的規定只有一個結局--遣返。
她枯坐在異國的機場裡像個囚犯,先是悔恨著自己的粗心大意,後又懊惱著往後行程的安排及金錢時間體力的浪費;她的雙手搔著自己雜亂的頭髮。突然,想到自己國家的航空公司,她掏出手機,以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聯絡國內的航空公司。
電話通了,接電話的是位督導,瞭解了狀況,竟說放心,他會安排一切。隔天一早,真的有專人把她遺忘在家中的護照送到了手中;她像遇到了水的魚,興奮的活了過來,繼續她規劃的後續行程。
她不知要感謝上帝還是佛祖,回國後,她以誠懇的心寫了一封感謝的信。於是「義行」曝光了,航空公司把這樣擄獲旅客的服務,稱為加值的服務(service plus)的最佳典範,被肯定、被推荐,並要求見賢思齊。
可是,仔細一想:這樣成功的加值服務,其中有善心熱心更有許多的機運。我猜想如果那晚,值班的督導遭到了上級的指斥、下屬的挑釁、奧客的侵擾、或工作壓力與負責任突然的增大,他還會不會有如此的義舉?或許一句:請找妳搭乘的航空公司協助。或,對不起,那不是我的工作職掌範疇。沒有功,但至少沒有錯。又如果,駐韓的經理不是返台休假,又恰巧隔日一早就要返回駐地,又怎能如及時雨般的將證件送達?失敗,總有眾多的原因;然而,成功要靠更多機運的配合,就讓人憂心了。
成功的企業,要靠人才也要依賴健全的組織架構。再多的SOP,只能維持正常的運作,卻不能保證企業的可久可長;就像再多的道德勸說、鼓勵,並不能把偶發的成功變成常態的勝利。如何成立一個類似不管部的單位,統籌辦理這些灰色的突發的工作,才是長久能夠讓客人信賴與依靠的公司。
這樣的思考,竟讓我想通了多年沉澱在我心中的疑問。那是真實發生在美國的故事,一家銀行遭遇了搶匪,幸好駐守的警衛機警的阻止了搶案,並奮不顧身的衝出了銀行,把已逃跑的搶匪制伏;不但維護了銀行的安全,完成了自己的職責,並加值的發揮了一個見義勇為,應為人讚佩的公民行止。結果,那位負責盡職的警衛,並沒有如我們的想像,是楷模、是英雄般的得到獎勵或者要求學習;他竟以擅離職守,被解僱了。
是的。能夠熱情的做完、做好自己的分內的職掌,就應該得到掌聲。加值(plus)是經濟上的理論,不應該引用到平日應有的工作職掌上;因為有加,固然會帶來掌聲;可是遇到了減除時,是不是更容易引來噓聲。一個沒有標準的程序,或是強調plus的作為,極易的讓人們陷在迷惑中,而失去了人們對這個企業的信任。
因此,一味的鼓勵加值的額外服務,不在健全組織上設想,是資方的一種卸責,勢必無法得到一個可長可遠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