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閩南文化在長崎﹕節慶生活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1,023

由於華僑及其文化融入長崎市民生活,因此食衣住行及節慶活動都充滿華人文化特色,而且主要是閩南文化的風貌,現在更成為長崎市的觀光賣點。
【長崎燈會】
在長崎,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舉行的「春節祭」──長崎燈會。市政廳在主要街道上串起一萬五千多盞各色的花燈,花燈造型結合許多有名華人民間故事,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八仙過海、關公、龍飛鳳舞等。加上不絕於耳的爆竹聲、悠揚的華人傳統音樂、歡騰鼓動的舞龍舞獅,傳遞出濃濃的中華氛圍,讓人忘了身處日本。
  長崎新地中華街是長崎燈會的主要會場之一。漫步在這條街道上,放眼望去,「數大便是美」的花燈,鱗次櫛比之中國建築風格的餐館和各類店鋪,各種美味佳餚和琳瑯滿目的商品,如置身在閩南小鎮。
  長崎當地民眾對華人文化有著極高的接受度,雖然日華之間斷斷續續也曾有一段不愉快的歧視期(華人稱日人倭寇、日人稱華人清國佬)。但從今日長崎的文化再現不難明瞭,不少滲透著華人元素的文化習俗已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年長崎燈會期間可吸引近百萬遊客前來賞燈,已發展為日本冬季影響最大、最具特色的節日慶典之一。
長達15天的長崎燈會,在寒冷的零下低溫吸引外地遊客前來長崎,實為海外少見之閩南盛會,它反映出的是長崎華人文化在海外生根發芽、與當地文化和諧共融的絕佳範例。
【媽祖出巡】
  唐船貿易時代,由於唐人屋敷內即有媽祖廟,因此即有媽祖迎神遶境之儀式。而且,不論是福濟寺或興福寺,俱有供奉媽祖於內。在石崎融思的《唐館圖繪卷》即有關於媽祖出巡的記實。現在,長崎市於華人春節期間,舉辦媽祖遶境迎神之遊行儀式,幾乎全是日本人參加,足見華人的媽祖信仰文化已成為當地重要節慶之一。
【舞龍舞獅】
舞龍是源自中國的祈雨儀式。居留在唐人屋敷從事貿易的華人,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都在屋敷內舉行舞龍活動。並在唐人屋敷鄰近的籠町教日本人舞龍。1839年,十二名唐船船主共同贈送日本人一套舞龍的道具、服裝,舞龍便開始在長崎普遍化,現在已成為「長崎市諏訪神社秋祭禮」的代表性活動。
由十個穿著唐人裝的壯丁拄著龍頭龍身,另一個拿著龍珠在前方舞動,表示祈求上蒼天賜甘霖,搭配鼓聲、鑼聲,在爆竹聲中驅走惡魔,在日本人眼中,這是一種非常有震撼力的盛大場面。現在籠町、諏訪町、筑後町、五鳴町四町均有舞龍活動。
以前停靠唐船的碼頭附近的大黑町,常有「唐子舞獅」活動,是為了祈求航海安全和祭拜媽祖、觀音等神所舉行。西濱町一帶也有搭配豪華的龍頭船出現的舞獅活動,小川町則是雌雄一對獅子隨著球,在引獅人手足舞蹈下以「牡丹花」狀戲舞。現在的祭祀,為了奉獻給家神,亦充滿異國風情,如玉園町的「獅子踊」和元船町的「唐船祭奉納」舞獅活動,俱為一種華人文化及在地文化的融合。
參考近代長崎城市文化的行銷,擁有異國情調的金門,文化創意產業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呢。
(本文由許雪芳協助田調紀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