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生死疲勞

發布日期:
作者: 周志強。
點閱率:733

佛說:「生死疲勞,起因貪欲。」這句話說得一點也沒錯!只是這「貪欲」有時卻非個人之貪,而是社會集體貪欲的結果。近年來全球的不安來自於各個國家所累積的債務,以及許多原先未開發國家崛起,分食了原來就已經快被「先進國家」耗盡的地球資源!於是,物價快速飆漲,過去因為物價便宜而可以揮霍的年代眼看離去,所以大家急了、慌了!於是,當代的人們感到了苦、覺得疲勞!
怎會如此呢?如果國家欠了許多錢(國債高築),那究竟國家向誰借的錢?這些人(或組織)哪來的這麼多錢?又,國家借了這麼多錢,何以民眾還是苦哈哈享用不到這些錢呢?今日那些提議借錢的人以及享用這些錢的人,哪來的資格留給那些莫名負債的子孫們償債呢?就連這些許許多多的疑問,都不知道該問向誰?
集體貪欲的後果,接踵而來的卻是集體的恐慌症!既然面對了物資可能匱乏的前景,身為萬物之靈的人們是否能捨棄「貪欲」,稍稍的調低一下自己的欲望。但是偏偏誰也不相信誰,心裡都藏著這樣的念頭:「就算我不貪,其他人也照樣貪,那我不就成了獃子!既然未來的日子充滿了不安,那乾脆趁現在還撈得到的時候,就多撈一些吧!」所以眼前的社會正醞釀著極大的恐慌!猶記就在不久前,因為勞退基金的破產預言,全台灣掀起了對公教人員的抄家事件。很明顯的,有心人士為了避免被揭露自己才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公教人員就成了代罪的標靶!也只有因為恐懼而失去理智的社會,才可能讓這些有心人士能夠見縫插針。
但我還是要問,是誰把這個社會帶的貪欲放大至此,乃至於令當代人們陷入集體恐慌的困境中?記得就在廿、卅年前的金門社會,大多數的人們都還過著安居守法、知足不嘆疾苦的日子。但曾幾何時,怎麼會現代的人們越來越富有,臉上的笑容卻也越來越少?曾經望著巍巍的太武山我自問:「自己究竟貪些啥?不過想圖個清靜,卻遇上來自台灣的惡質鄰居!出去旅遊?有點懶、不想;吃大餐?沒啥胃口、甭提;就有這麼一點貪念,那無非就想喝杯咖啡、看本書。但我始終老覺得『人生.疲勞』啊!」
時而也會想著:「若社會已經走入了死胡同,未來該會如何走下去呢?」既然人心已無法挽回了?就該如此悲觀嗎?在最晦暗的時代,通常也是改變的契機!就說個例子吧!幾年前吃到飽的餐廳在台灣大流行著,但不過幾年的光景,這股風潮就退去了。原因無它,物價越來越貴,不敷成本的情況下,畢竟是無法經營的。也就是說,面對物質匱乏的時代(不管是極端氣候肇因、還是人為過度消耗所致),人們「被迫」得改變生活方式。如同電影侏羅紀公園的台詞:「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只是:「就算能貪欲不起,就能不疲勞嗎?」又或許是:「生即是苦吧!」我無此道行能夠頓悟人生,所以也只能就此打住,翻翻莫言的「生死疲勞」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