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學地圖的心靈舞者──陳則錞《心動了花開了》裡的土地與生命觀照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樹清。
點閱率:984

十月,在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會場的「金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廈大戲劇所讀博士的則錞跨兩道水域來訊,催促我給《心動了 花開了》一篇序,理由是「你是我文學世界的領路人」。收到這則訊息,她的花要開了,我可未心動。一個多月時間,我未回應她,只管埋頭苦寫我的《阿背》。十一月,金馬解嚴二十年,自馬祖的「不能遺忘的時代」一路飛回金門的「戰地36」,則錞赤著腳,手提電腦,在後浦城南門的85度C逮到我,急急切切要我盯著螢幕看她的《心動了 花開了》,文字與圖錄。
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塊,設色、塗染、舖陳一張文學地圖。我心為之一顫,是充滿創意性的視覺設計之書,也是極盡顛覆性的文字音符之書。既忠實呈現了作家們的作品,也有編撰者時而清麗時而隱晦、時而介入時而跳脫的作家側寫。則錞究竟要用顏色、文字,把作家帶往何處,又要帶領讀者往哪個現場?乍看下,這是乙冊打破作家傳錄制式書寫、閱讀的奇異之書,十個在地作家全進入了編撰者「偏執」或「我執」策展下的「心靈道場」演出。
二○○一年,我撰寫了篇萬餘字的〈邊緣發聲:1949以後金門文學地圖〉(收錄在《金門田野檔案》),也就是在那一年,初識則錞;此後又在《文化視窗》、《誠品閱讀》等刊物以「金門文學地圖」為題發表幾篇文章介紹島地文學、作家與作品。文本外的期盼,能有一本專書,穿梭古今時空,讓島內島外的讀者貼近文學的島嶼。可以回到古時,南宋朱熹〈次牧馬王祠〉裡的豐蓮山、明朝進士許獬《叢青軒文集》裡的總兵署、南明兵部尚書盧若騰《留庵詩文集》裡的賢聚留庵故居;可以進入今世,黃東平〈閩南家鄉瑣記〉裡的後浦的甲政第,黃東濤(東瑞)〈表妹自海峽那邊來〉裡的文厝內、呂紀葆(寒川)《古厝系列〉裡的榜林;還有陳長慶的碧山、黃克全的後水頭、陳亞馨的陳坑、吳鈞堯的昔果山;作家的出生地外,也可以是書寫下的地景,洪乾祐的紅樹梅、林媽肴的鐵蒺藜與軌條砦、張國治的花崗島鄉、陳榮昌的痲瘋礁…。
這樣的觸動來自年少的文學閱讀與行腳。將軍作家公孫嬿軍旅金門時一篇小說〈得月樓〉、散文〈春雨寒舍花〉,催促我探尋的興味;洛夫長詩成名作《石室之死亡》,在軍方安排下,我三度陪詩人重返太武山武揚坑道,也找到他讀《時間之書》的那塊巨石;寫〈金門種樹〉的菩提、〈吾的碉堡〉的管管、〈逢單日的夜歌〉的商禽,詩人重回金門時,我們也都急切要找那棵樹、那碉堡、那夜空。
砲聲交響,眾聲喧嘩,文學的金門讓人安靜、心靈安頓。但它被邊緣化,未晉入台灣文學的主流閱讀,陳芳明的《台灣新文學史》也只能一筆帶過。但又有甚麼關係呢?金門的意義就在於它是金門,一座無可取代的島嶼;外人無從寫起充滿故事的地方,惟有真實生存、真情相待的島嶼中人可以成書。
則錞說我是她「文學世界的領路人」,那麼,自二○○一年在「歷史‧本位‧李錫奇」學術討研討會相識迄今,十年了,我仍無法認定她是「文學人」,也無法評斷她筆下的「文學人」。但在我反覆翻閱《心動了 花開了:金門10位在地作家的文學〈心靈)地圖》之後,視覺受到了撞擊,心靈受到了震撼!或許是她長期沈浸在《李清照詞生命意境之研究》碩士論文的觀照與書寫,她穿著在宇宙、島鄉流浪的舞衣,扮演一位舞者,用純淨的音樂性語言,舞動出一張打破框架、別於傳統閱讀的文學地圖、生命情境、心靈觀照的文學地圖。這一次,真的心動了,花開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