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幸福公教員何唱從軍樂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延宗。
點閱率:812

軍人與公教人員最大不同,是軍人常常沒有選擇單位的權利,相對於公教單位「錢多事少離家近」的福利,雖然常令許多軍人與軍眷投以羡慕的眼光,然而,許多軍人與軍眷不僅將為國犧牲奉獻視為天職,且是一生引以為傲的事。
軍人因任務之故,除了必須不避艱難投入危險工作外,隨著部隊移防外島更是家常便飯,特別是野戰部隊官兵,演習訓練常得離家好幾個,兩年輪調外島乙次的歷練,除了多一份與家人和老婆兩地相思的經驗,許多官兵更與金門民眾建立深厚友誼,也對金門懷有一份親切感。
為了安撫志願役官兵,早期調外島時,常會頒發安家費,作為感謝與鼓舞官兵為國奉獻的無私精神。軍校畢業時,我抽到馬祖,到馬防部單位報到時,承辦人以為我也來自「金門」,金馬一家,我並沒有領「安家費」確切事由,讓人無言以對。所幸,同單位將有另一營將調回金門,知官識兵的主官,仍安排我到該單位,半年後,我也調回北台灣。
在台灣待了一年半,並奉命支援友軍單位下基地後,測驗結束時,再度隨著該單位調回金門,眾多夥伴紛紛領取安家費,當我這個來自外島的軍官,在我生命中的外島台灣服務,卻因為沒有這制度而不能領取安家費,回到金門,復因這是自己的故鄉,再度沒有資格領取安家費。但兩度碰到寬厚待人的主官,我所受到的照顧,比起區區三千元,實在豐厚許多。
昔日因政策與任務關係,部隊每兩年輪調乙次已成為慣例,後來雖更改為志願役軍士官個人輪調,但動不動就離鄉背井,仍是常有的事,家眷也早有心理準備。革命軍人不僅要以軍作家,更要有處處為家的本領,作為眷屬者難免要多一份認知與堅強。
實際上,國防部的政策也朝志願役官兵調至住家附近單位服務為原則,但在某年,防區來個不喜歡部屬放假的人事處主管,加上轄下幾位金門姑爺,老是借故開小差,仍提議金門籍官兵留金不可超過一次,就這樣金門籍官兵也不能經常申請留金服務,常得有如候鳥般兩年一調飛來飛去,也讓兩個家庭受同樣的苦,自私的主官,不親民的主張,恒為領導統御能力差勁的表現。
金門籍志願役官兵,調回自己家鄉,雖然週末可以外宿,實際上放假天數比住台灣的同事少,安家費更不用談了,而退伍前夕才領取兩次的戰地加給,微薄的金額也聊表安慰。比起公教界同學朋友,由昔日起即有離島加給,每年並定時調整,不論是錢多事少離家近,或是位高權重責任輕,都是幸福多多。
幸福金門島,快樂浯洲城,豐厚的離島加給讓許多台灣朋友前來金門加入公教行列,為地區注入一股新活力。而昔日視外島為畏途的老同事,退伍後,工作重心也轉到金門,令人感到意外,卻也證明著幸福島鄉的魅力所在,軍公教界對於這塊島嶼,都懷有深厚情感,來金門,肯定幸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