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
堪稱年末最夯的電影莫過於李安大導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敘述一個年輕在海難之後與老虎獨處了兩百廿七天的漂流故事。原本稱得上小康的生活,卻在一夕之間喪失了所有的親人,接踵而來的卻是看似永無止境的折難。一個人、一隻隨時可能吞噬自己的猛獸,在一艘經不起風浪的救生船上,主人翁面對的是無盡的海洋就像看不到終點苦難人生。與其說是獨處,不如說主人翁與恐懼同處一船,飄盪在悠長無盡的人生當中。倘若自己陷入相同的處境,會如何選擇呢?
一個人一生當中有多少時間有機會獨處呢?而獨處的時候,又要面臨死亡的威脅?勉強活著的時候,卻又看不到希望,那靠著是甚麼力量支撐著「活著」的念頭呢?本能嗎?若說「生即是苦」,那生有何意義?難道僅僅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嗎?這些關於生命的課題,因為這部電影,在我心裡泛起了一圈圈的虛問!
記得十年前,卅歲那年曾經一個人獨自在中國旅遊了個把個月!一個人經歷了黃山的美景與空無一人的稜線歷險;也曾一個人獨自面對廬山的雲霧與人生虛無;即便在繁華的上海外灘,紊亂無序的人群中隱約藏著一絲絲的令人心生恐懼的危機。回想起當時自己的心情,只覺得自己就像爬行在中國地圖上的一隻螞蟻,常常一覺醒來已在千里之外。在金門與台灣累積的空間感,在那一次漫遊中早已被打破。而路程上那些看似凍結時間的苗族聚落生活,也令我對於所處的時間軸起了疑竇。有時候,人得好好的和自己獨處一下!
獨處,對我而言並不陌生!面對未知的震撼與奇異,也不足以令我感到訝異。但電影中撼動我的卻是:真正打擊一個人的意志,恐怕是一個人怎麼能面對「絕望」,那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一個少年走過這麼一段人生,絕對是常人的經驗之外。而電影中安排了一個意外的橋段,那個充滿誘惑的狐猴小島。少年登上這座物資豐富的島嶼是在經歷死亡暴風雨後,而無意間卻發現它是座吃人島,但若離開能活下來嗎?該是快樂的死去,還是再次挑戰自己先前恐怖的經驗,追求那「百分九十九以上」不存在的可能性?
故事中既吊人胃口,又讓人不忍思考的「謎」,則是電影在結尾前對觀眾的質問。如同主人翁對於日本船公司的人員說的另一個故事,老虎成了自己、胡狼是吃了同僚的廚子,自己的母親則是在眼前被殺的紅毛猩猩。而主人翁,不但最後殺了廚子,還被迫作了「背德」的吃人行為。理性思考,或許少年口中這個「虛構」的故事才是符合實情,而與老虎獨處的奇幻漂流才是虛構的。但大多數的人,情感上卻希望少年與老虎獨處的奇幻漂流是真的!又是一個理性與情感的衝突!
人生的旅途上,看似身處湧嚷的人群中,但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就這麼隔層肚皮,彼此之間就這麼裂了道鴻溝。於是,大多數的時間,人是獨處的!這或許是常常會聽到人們口中總是不經意的說:「唉!你不會懂的!」就像每個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或許也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感受吧!畢竟,人都有自己的獨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