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文化教育
1月28日全縣「校長會議」尾聲時,主持人吳副縣長話鋒一轉,突然提到「文創產業」,也許有人覺得突兀,談教育就談教育,幹嘛扯到「文化」加「創意」加「產業」的「文創產業」呢?副座只是寥寥數語,並沒能清晰的表達他的心意?但我猜測,他要談的應該不只是經濟議題。
「文創產業」的定義一直到現在仍未明確,文化不等於文藝活動,創意不等於創作創新,而文創產業非第一波產業(農林漁牧)、第二波產業(工業生產與服務)、第三類產業(資訊),它除了是要有產值的經濟活動,更是老百姓生活態度的投射與反映,一談到生活態度,那就難捨教育這途徑了!
馬英九總統在當台北市長時曾說過:「工程可以使一個城市變大,但文化可以使一個城市變偉大。」今年1月亞太文創產業協會理事長陳立恆也說:「經濟力量使國家變得強大,而文化力量則可讓國家偉大。」
最近咱金門,似乎也在變大變強大,大從金門機場門面的改變,島上多處工程在動土興建,金酒不斷釋放賺錢的消息,小至浯江溪夜景燈光閃爍晃亮,南門海邊腳踏車步道雛形粗具,感覺到處都在變,就連我到台灣跳蚤市場尋東西,一看到金門老酒、金門老陶瓷,賣家都會一再強調這是金門的!儼然Made In Kinmen,變成一個品牌,叫人不由得氣爽神舒!感覺金門人變得有份量起來!
是呀!金門在改變,已經脫離戰地的生活模式,金門人與台灣人的生活方式逐漸接軌起來,新的生活文化正逐漸形成,如何有計畫的把金門的地理、歷史與文化告訴下一代,讓他們了解金門所有的文化(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教育、宗教、哲學、藝術等),當然要透過教育。
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需要有在地的「文化產業教育方案」,透過教育來提升人民的文化素養,透過教育來培養我們在地文化的認知,將來我們發展金門的「文創產業」,才有堅實的基礎,因為「文創產業」,不只是產業的經濟效益,更是一地人民的感情的投射以及自尊自信的象徵。
金門雖小,一切都在起步,但對我們傳統的文化資產與在地生活方式,不只不要妄自菲薄且要更加珍惜,套用朱宗慶先生的話:「世界愈全球化,在地傳統就愈顯得獨特而珍貴」,只有讓每一個新生代找到自信與力量,那我們發展文創產業,才有契機。
因此教育就不單只是教育,它是可以跨越兩個領域,文化可以產業化,教育則是培養觀念的機構,是推動產業的基石,倘若「品牌金門」要根深蒂固,教育就是起點,就是紮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