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巷道裡的歌聲

發布日期:
作者: 宋蕭波。
點閱率:605

上個世紀的50年代,居家的眷村像個立正的部隊,你似乎閉著眼,也能在棋盤似的巷道裡穿梭。只是隨著人口增加與孩童長大,那樣心中的村落,竟如發酵的麵米團,瞬間就膨大了起來。後弄,加蓋了出來;前巷,拓展了出去。所有的巷弄都變得日漸縮小,連天地也都變得窄隘了。
可是,你仍習慣的在裡面奔竄;終於,在一個傍晚,你疾奔、他竄來,兩個孩童如彗星的撞在一起。你血流滿面,暈眩倒地;再張眼時,已在村裡醫務室的床上。戴著眼罩,幾乎蓋不住腫脹如拳的右眼。父親急忙的轉送了最近的醫院,「縫了八針,還好。沒傷到眼睛。」媽媽心疼的轉述醫生的話。傷好了,可是你永遠無法忘記父母焦慮的眼神與馬上搬家的決定。
長大後,你自己成家了。住在公寓大樓,樓頂的人們,加蓋著一間又一間的鐵皮屋;樓中的人們,無計可施,只好改裝為凸窗與懸空在外的陽台;底樓的防火巷,那是一樓的空間,搭個遮陽棚;每個人似乎都覺得自己的住家不夠寬、不夠大,往外拓展,往外侵略,一寸也好,一尺更佳。整棟大樓像隻刺蝟,連人也是;於是有了紛爭,有了如仇人般的訴訟;人搶地的古老戰爭,似乎仍煙硝四起,愈演愈烈。
那時,你就想起了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的美好典故。你告訴自己,也勉勵兒女:「廣廈千間也就容這七尺之軀,滿桌海味山珍也就納著寸許的胃囊;爭什麼?」竟引來兒子的不服氣:「他們,都是權貴富有之人,讓他三尺真的無妨!哪裡知道升斗小民的困苦艱辛。」
一時,你啞然。直到近日,讀到了鹿港鎮82歲的黃阿嬤,為了巷底獨居的另一位阿嬤行走,不僅僅是讓地三尺,是拆了居住60年的臥室,聯合了左鄰右舍,共同把原來的2米小巷拓寬。你像找到了答辯的最新證據,更高興的是那條已命名為愛心巷的巷子,儘管你知道不夠長、也不夠寬,住的也儘是些孤弱老人;你卻像聽到了那鹿港小鎮傳來一種久遠像是遺失的老歌,聲音低緩,卻清晰的聽到恍似一個個寬厚、激昂的音符,落入心底,迴蕩不止。(本文頃獲彰化縣政府舉辦的愛心巷徵文比賽社會組第一名。)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