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城鄉交流與國際交流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啟騰。
點閱率:833

自從擔任校長以來,即積極提倡城鄉交流,以平衡城鄉差距。民國七十九年,我在金沙國小擔任校長時,由於金門剛開放民航,交通便利了許多,為使金門學子能與外界多接觸,開拓視野,所以以「大手攜小手」的方式,促成金沙國小與台北市萬芳國小的教學交流,並以最節省的方式達到實質的交流效果,迄今兩校交流已達二十四年。兩校交流除提供學子體驗不同學習環境之機會,尚拓展多元學習的教育功能,增進學生對不同鄉土文化及民俗風情,以培養學生愛校愛家愛鄉的情操,體驗城鄉不同的生活方式。並且藉由戶外教學及參訪活動,擴展學生學習的領域,促進校際師生教學之交流,建立兩校合作情誼,進而營造優質學習校風,實踐學校教育願景,對打造精緻、卓越、創新、宏觀、全方位的學習環境有很大的助益。其實,這種教育構思在歐美先進國家已實施四、五十年了,可見交流對於教育的影響是值得肯定的。
之後,由於調任不同學校,因此也與不同的外地學校交流,但大部分都以台北縣市為主,隨著主客觀念與背景之不同,交流所產生的效果與影響也不同,但在整體校務推動與教學方式的改變,有很大的進展與幫助。後來開放小三通後,也曾擴大至與大陸學校的交流參訪活動,雖然因政策關係及兩岸文化與體制之不同,但有些學校仍然持續不斷地進行中。近年來,由於李縣長為開展本縣學生的學習領域,打破離島教育資源不足之限制,藉由選派學生親赴世界各國交流學習,促其瞭解與體驗不同的教育環境與資源,開闊學生國際視野,並能瞭解及尊重不同的文化,達成族群融合之目標。近三年來,每年選派在學學生出國學習、參訪與交流,這是一項重大的創舉與建設性的政策,並展現未來金門邁向國際化的願景與目標。本校為響應此一政策,也由老師與家長共同發起國際交流的政策,先讓學生與外國學生當筆友進行第一階段的交流,然後再做實質交流,因而才實現了這次與法國學校的教育交流活動。雖然是首創的試探性活動,但足以顯現此次活動的實質效益。經費方面有部分是對外爭取支援,有些是學生家長自行負擔,可見這樣的交流是獲得家長之接受與肯定,最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及學習成效,以及開拓國際視野。
金門因位處離島,地理環境及長期實施戰地政務之影響,使得教育工作之推行較為傳統與保守,更由於城鄉差距造成資源不足,使得教育之推展處於不利的狀態。幸好我們有許多積極努力的教育工作者與勤奮向上的學生,才能培育出許多有成就的金門人。為使金門教育更為精進與提升,「城鄉交流」與「國際交流」已是邁向優質教育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項目之一,如果能有詳盡的規劃,對於金門將來邁向國際化的目標會有很大的助益。如此不但可縮小教育落差,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實現教育機會均等及公平正義,且可紓緩升學壓力,引導學生適性發展,並加速學校達到國際化的水準。由以上所述,教育交流的確是促進學校優質化之正確途徑,也是精進教育品質最好的方法,因此,期盼政府能編列更多的經費,鼓勵各級學校進行城鄉交流,相信對整體教育必有更多的助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