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美學中國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753

哲學包含三大部分:邏輯學、倫理學、美學。
2012九月,隨李錫奇大師二度「晉閩台兩岸三地書畫交流」,會八閩,遊三晉,上五臺。大概是在這次交流,認識了李祥德大師,2013十二月他從太原寄來《美學中國》一書。此書是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八月出版,由李祥德(山西美學大師)、鄭欽鏞(福建美學大師)晉閩合著。《美學中國》原名《中國倫理美學史稿》,上下兩大冊50餘萬言。
從中國原始、奴隸、封建社會的興衰,到清末民初、新中國的倫理美學思想,進行有系統、立論新穎的論述。論及老、莊、孔、墨等的倫理美思想,大學、中庸、孝經等的倫理美思想,韓愈、白居易、王安石、周敦頤等的倫理美思想,洪秀全、康、梁等的倫理美思想,孫中山、李大釗等的倫理美思想。中國古典美學的特色,是以「意象」或「意境」為基本審美範疇,而對「美」範疇討論甚少。中國古典美學,雖無美學之稱呼,但中國審美文化,從有了儀式和配飾的山頂洞人算起,上下二萬年,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發展到2010八月,在北京已經召開了18屆的「世界美學大會」。
《美學中國》是一部中國倫理美學史、是一部中國哲學史、是一部中國思想史。書中一個畫家都沒有提到,也不論及繪畫,只有附錄一篇〈霍州媧皇廟壁畫的理念世界與美學意蘊〉;書前也只附幾圖泥塑、水墨畫,所以藝術、繪畫美術是浩瀚「美學」中很微小很微小的一部分。第十一章「西學東漸,中西倫理美學思想的邂逅與交融」,第七節「西洋藝術-大西洋琴與繪畫法的傳入」,約略提了一下西洋的藝術,音樂與繪畫傳入中國。最早傳播西方美學的是王國維,他崇尚康德哲學,並深受叔本華哲學的影響。先後發表了《紅樓夢評論》、《古雅之在美學上的地位》和《人間詞話》等美學論著,把近代西方美學的理論觀點,運用於中國文學欣賞和批評。
我在師大美研所,修了留美哲學家劉文潭的「美學」,他著的《現代美學》是大學叢書,講的是德國哲學家鮑姆伽登的美學(Aesthetics)、康德「美學」等。劉文潭教授亦著《藝術品味》、《中西美學與藝術評論》、《西洋古代美學》及《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等多種,是國內知名的美學及藝術評論家。他看我們寫的文章,批道:「寫這個什麼東西,給小朋友讀的?」;他看我們畫的畫,批道:「畫這個什麼東西,給小朋友看的?」。他嚴苛批判我們研究班,要求創作要有一定的高度!
通儒學者辛意雲來金門,在浯江書院做了幾場精彩的講學,講述與他一系列有聲書相關的《論語辛說》、《莊子辛說》。辛意雲教授師承錢穆大師,深入經、史、子、集,長期在台灣傳承儒學。辛老師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講授老、莊、中國哲學史、美學史。所以他從哲學到豐厚國學根底,把「論語倫理美思想」、「老莊倫理美思想」等,闡述得更是鞭辟入裡,與《美學中國》是一路的。他也愛好中國傳統戲曲,長期推動京劇、崑曲與歌仔戲藝術。他對書畫的評論,語多獎掖,是謙謙儒者風範。
美感的經驗是一種社會責任,繪畫美學雖是雕蟲小技,要能從純藝術的美學性靈中去追求美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