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電影再臨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欽進。
點閱率:803

告別了六年多沒有電影院的日子,金門一下子有了兩家現代化的影城。4D、華麗震撼的影音效果,對老一輩來說是新鮮的不可思議。而對我們這輩泡在電影院長大的孩子而言,對電影的記憶和感覺是一輩子的,並不會隨著光陰的流逝而消退。
全盛時期,金門有17家電影院,那時看電影不但是休閒,也是生活。小時候,父親的雜貨店就在師部電影院的邊上,什麼光怪陸離、限制不限制的電影,在我的軟泡硬磨下,總能拖著大人的手或在撕票員的默許下,看個通透。那時節電影流行剪片,該看不該看的,總要放映員說了算,有時跳接得太厲害,常令人搞不清楚劇情的發展。
小時候,男孩們最迷武俠片。《獨臂刀》、《龍門客棧》、《邊城三俠》、《斷腸劍》、《虎俠殲城》、《十三太保》等等,如數家珍。尤其是王羽主演的《獨臂刀》更是百看不厭。幾個毛孩子更常削了樹枝當刀劍、暗器,玩得不亦樂乎。一回,鄰居的小毛頭拿夾竹桃枝當飛刀朝同伴招呼,同伴神氣的咬在嘴裡扮大俠,沒想當晚便口吐白沫、中毒昏眩。連累村長連夜張羅來了通行證,陪著家人把人送入了軍醫院,好不容易撿回一條小命。那時我才知道,當大俠一點也不好玩。
女孩們則對《養鴨人家》、《小城故事》,瓊瑤的三廳式電影比較感興趣。唐寶雲的堅毅多情、林鳳嬌的溫柔婉約,配上阿B、秦漢等迷死人不償命的笑容,總能攏絡少女們的心。
有電影院的村子還是幸運的,在一些窮鄉僻壤的駐地,想看場電影就只能指望露天電影了。露天電影大抵在曬穀場、宗祠前廣場上映,找面白牆,或拉張白色塑料布,權充銀幕了事。阿兵哥們總會拎著小摺凳唱歌、答數的準時出現;整齊隊列的後面便是萬頭攢動、人聲鼎沸的老少男女。那時放映的通常是一些正經八百的愛國電影,有時候,慷慨激昂的民族英雄正要賺人熱淚時,偏就來陣風讓其形象扭曲變形,叫人忍俊不禁。
後來,大軍如潮水般的退去,錄影帶也開始流行了起來,電影院一家家的關門大吉,豬哥亮的「歌廳秀」甚至成了許多人共同的回憶。那時,還有一、兩家戲院勉力的支撐著,但任誰都知道電影院的大勢已去。有時候,看電影的就寥寥幾人,臨開映時,老闆還會抱歉的說:「歹勢啦!不夠成本,要不再找些朋友來看?」通常也不乏一次買下不足票數的影迷,在偌大的空間裡享受包場的待遇,或許聲光效果不再,心靈的滿足卻難以言喻……。
燈光緩緩的熄滅,銀幕下盡是一雙雙期待的眼晴。睽違多年的電影又再度降臨金門,遺憾的是,我們再難找回斯時贈免費電影、看露天電影的樂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