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百年美術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1,245

書畫是中國藝術文化的重要表徵,金門自宋朱熹過化,振起文風,文人舉子所留下翰墨手澤,彌足珍貴。在《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中看到清林樹梅的列傳,金門千年歷史,他是唯一被收錄的書畫名家,可惜不見他書畫真跡傳世。當時其摯友呂世宜,終身致力篆隸金石,知名於閩、台,卻沒入傳,書名被中土書壇所遺忘!西村多種刻石刊行、真蹟流傳,影響了閩、台、金的書法風氣。
金門志載浯江畫工余錫祿,工水墨。明平林蔡德徵,嘗繪浯洲山水勢形圖。乾隆間歐陽佐,得仙道,寓南台橋以賣畫為生。清後浦許樂三,功授六品,善畫貓菜,在鹿港成立「浯江會館」。漳州學教授張茂椿之女張詠雪,民初讀廈門高等女師,通英文擅算術、圖畫、手工,方整裝留歐,病逝(可惜未見他們的作品流傳),由先代流傳下來書畫作品中得知,金門書法家有,明:許獬、盧若騰、董颺先。清:呂世宜、洪作舟、鄭用錫、蔡廷蘭、林豪、方兆福、呂化鯤、王星源、林資熙、蔡君澤、楊都試等。金門志所載書畫家甚少,兵燹人禍、霉蠹鼠蟲危害,古人片楮隻字盡劫灰。明科甲鼎盛、清武功彪炳,藝事乃雕蟲小技,壯夫不為,所以金門繪畫真跡流傳寥寥可數,只有將軍第盧植志的墨梅、新加坡陳慶珪返金,用水彩紙畫水墨、緬甸仰光傅錫琪返金,留下詩集書法、墨梅等。
民初,西學東漸,方有美術教育,有人主張改革中國畫,反對臨摹、抄襲陋習,學西洋的創作精神。當時金門貧瘠封閉,兵災離亂,學美術必須到廈門、留學南洋。僑居的金門書畫家有:傅子昭(新加坡,書畫)、徐秉源(印尼,華僑師範藝術科主任)、張天相(馬來西亞,西畫)、薛永麥(菲律賓,西畫)、蔡延甫(新加坡美專主席)、莊淑昭(新加坡,版畫)。日治台灣吳梅嶺,小金門人,其先咸豐遷嘉義朴子,受日本美術教育,終身在台灣教美術,2003逝,壽107歲。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金門接受國教體系的美術教育,學習創作有新的紀元。當代五育並重,大力提倡美育,金門本土的美術人才,經過學院的養成訓練,畢業於台灣各美術系所。開風氣之先,最早讀美術系的有蔡繼堯、李錫奇、陳素民、翁明川等。蔡繼堯,1965師大美術系畢業,返金門任教,在高中致力推動本地美術教育,引導諸多人才繼續升讀台灣美術系,甚至留學歐美,才有今日金門美術的蓬勃發展。李錫奇以美術的成就,2012得到「國家文藝獎」,金門人在台灣畫史占一席之地,他本身就是台灣五十多年來,一部活的「台灣現代美術史」,他躬逢其盛走在尖端,從現代繪畫的萌芽、到茁壯、到知名世界,他是金門百年來第一知名專業畫家。2004文建會與國美館合作出版的《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金門地區》,登錄的金門當代美術家多達三、四百人,金門美術家已具有多元面相,全方位的持續發展。
建國百年,金門文化局出版《風華絕代-金門當代藝術家》專輯,並錄製四集DVD影片,建構金門百年美術史觀。〈第一集〉水墨藝術呂坤和、書法藝術唐敏達、水墨書法篆刻藝術吳鼎仁。〈第二集〉竹雕藝術翁明川、鋼雕藝術吳鼎信、漂流木創作藝術楊樹森。〈第三集〉版畫藝術黃世團、油畫藝術許玉音、油畫藝術董皓雲。〈第四集〉影像藝術盧根、釉塊創作藝術洪天回、西畫攝影藝術翁明哲。這12家只是多元的一小角,尚有遺珠之憾,還可以再推出更多續集的金門當代藝術家。在金門從事美術教育,而本身也有豐富的創作有:王士朝(金門大學)、蔡儒君(金門高中)、杜世宏(金門農工)、李苡甄(城中退)、楊天澤(湖中退)、洪永善(烈中退)、翁清土(述美退)、楊文斌等。在台灣教美術的金門畫家有:張國治(國立台藝大)、張國英、許水富、許水增、陳瓦木、蔡國烈、董國生、李沃源,陳海贊等。
今日金門建縣百年,以「藝術文化」作為基點,金門藝術工作者,記錄金門百年美育的成果。二月,在金門文化園區舉辦「第28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金門入選國際展的有九人(李錫奇、黃世團、翁清土、陳瓦木、吳鼎仁、呂坤和、蔡儒君、董皓雲、歐陽炎興)。金門藝術與世界接軌,金門美術走向世界藝壇。

回頁首